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春联专业村,馒头专业村……守着民俗发年财啃着馒头挂春联,福!即墨“对联村”,对联年销售千万元 怕新设计被人学去,有村民还申请了专利

城市信报 2013-01-21 15:07 大字

“过了腊八就是年”,如今已有不少人开始准备“福”字和对联了。即墨蓝村镇肖家泊子村是山东半岛闻名的“对联村”,1月19日记者在肖家泊子村采访了解到,这个小村子一年仅对联的销售额就达一千万元 。记者采访村民肖淑玲了解到,为了防止自己设计的新花样被别人学去 ,她还申请了专利 ,在摸索的过程中,自己竟成了个“民俗专家”。

墙上挂满对联供人挑选,“过期”福字打折卖

1月19日,记者来到肖家泊子村,虽然这里到处可见制鞋企业,但这个村子最出名的还是春联。

记者来到村民肖淑玲的家,刚进正屋,一大片红红的对联映入眼帘。记者看到,正屋几面墙上全部挂满了对联,“八方进宝,四面来财”、“新春欢乐,佳节吉祥”……除了墙上的对联,屋中央桌子上还摆满了福字和年画,让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年味。

“打农历十月起,这间正屋里就会挂满对联,一直挂到腊月二十五六才摘下来,主要是挂给客户看的,方便他们挑选。”肖淑玲说,家中因这些对联变得年味十足,特别喜庆。

“我们家所有对联、福字、年画加起来得上千种,我自己都没数过。”肖淑玲说。记者走进另一间屋子,屋中的大长桌上铺满数十种福字,肖淑玲说,他们家中的对联和福字不光在青岛卖,最远甚至卖到东北,“当地没有我们这些品种,所以会有客户从我们这里订一些新款的对联。”

肖淑玲的家中有印刷机和切割机,专门用来制作对联和福字,她告诉记者,如今对联大多是印刷的,花色比较简单的对联和福字在家中就能制作,那些花样多、印刷难的对联只能到南方进货。

“当年印刷的对联和福字得当年卖掉,不然来年就不好卖了 。”肖淑玲告诉记者,这些纸制品其实是有“保质期”的,“存放一年其实还可以卖,也不会褪色,主要原因是每年都会有新花样,更新太快,去年的福字拿到今年就不好卖了。”肖淑玲说,“福字的花边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当年卖不掉的福字如果第二年卖,价格要比新款便宜一半,就算打五折,很多客户都不愿意要。”

肖淑玲说,她虽然是肖家泊子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但她明白自己卖的不仅是产品,更是创意。“每一年我们家仅福字就得出二十多种花样,都是我设计的。”肖淑玲笑着说,“前几年,我设计出了新花样,很快就有人学去了,没办法我申请了六个版权和两个专利。对联上的字体电脑中就有,制版时我会盯着,有的字体需要修改和调整,我设计的模板会在每年印刷时添加新花样。”

以前是做鞋的,摸索16年成了“民俗专家”

年近六旬的肖淑玲说,她从事春联制作和销售已经十六年了 ,此前她与蓝村很多村民一样,在家中做鞋。“当时我外甥在上海上大学,他有一个浙江同学家中就制作对联,往家中寄了一些样品后我觉得很漂亮,当时我们这里没有这么好看的对联。”肖淑玲认为,这或许会是一个商机,她便只身一人前往广东、福建、浙江考察,慢慢开始做起对联生意。

临近春节,村子迎来对联的制作销售旺季,在平时,肖淑玲还会制作结婚喜帖,她随手拿起了两种不同颜色的喜帖,“俗话说百里不同俗,我们这附近结婚时用粉红色的喜帖,再往北、往东,就用红色的,根据习俗不同我们制作不同款式的喜帖。”肖淑玲打开了话匣子,“我得知道山东半岛各个地方的习俗,根据不同的习俗制作不一样的对联和挂饰。比如李村、王哥庄过年时门窗上要贴‘挂钱\’,小春联主要是平度那边的人买……”

肖淑玲认为了解各地习俗差异的过程很有意思,“前几天海阳的一个客户找过来要买一种纸制的挂饰,我连名字都没听过,后来我向高密人打听才知道有这么一种挂饰,这种东西在高密是挂在门两边的,但在海阳是上坟用的。”记者说,“摸索16年,你现在算得上民俗专家了。”她听后开心地笑了。

村子每年光对联的销售额就达1000万元

采访时,肖淑玲刚刚送走一位从莱州赶来订对联的客户,期间客户打来的电话很多,肖淑玲说,现在正是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候。在很多人嚷着年味变淡的时候,肖淑玲家中的年味却能持续数月,“做对联生意,我觉得很喜庆。”

“虽然不断有旧村拆迁改造,不过影响不大,销量和往年差不多。”肖淑玲说,“一年下来,我们家能卖大约20吨对联,差不多能卖100万元。”肖淑玲说,在肖家泊子村,规模比较大的对联生产销售企业有4家,这个只有150多户村民的小村庄每年光对联的销售额就能达到一千万元 。图/记者 李隽辉 文/记者 纪国亮 实习生 房秀秀 

新闻推荐

青岛1990年前一直闹水荒每天“老小三辈水一盆”

1989年11月25日引黄济青工程正式通水,黄河水源源不断流向青岛,从根本上解决了青岛市“缺水”的老大难问题,也解决了因长期缺水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困扰。24年过去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