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微信等移动社交应用缩短了交友的距

攀枝花日报 2012-10-24 07:47 大字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微信等移动社交应用缩短了交友的距离,但也同时引发诈骗等犯罪数量增多。如何看待这种当前热度极高的新交友方式,是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微信让人不敢“信”

近日,沈阳女大学生小欣(化名)因涉嫌盗窃罪被刑事拘留。小欣坦言,自己用微信约见男网友,在约会过程中趁其不备偷走钱包。由于小欣的微信人气很高,经常接到好友请求,用微信邀请男性好友见面也屡屡成功,再加上“这钱来得太容易”,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自食恶果。

微信平台推出的“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可以快速发起聊天,移动社交的新通讯方式逐渐成为年轻人手中的交友利器。截至2012年9月,全球微信用户已经突破2亿,而移动社交工具如米聊、陌陌等相关软件也都拥有庞大的使用群体。

然而,伴随交友的便利产生的不道德举动也给民众带来了一定困扰。年轻时尚的国企员工李媛表示,通过微信平台传递的骚扰信息曾令她不胜烦扰,有段时间日平均骚扰信息高达十余条。“有的不法分子盗取了我朋友的微信账号,除了发骚扰信息之外,还会编一些理由骗我要钱要东西,幸亏我及时发现才没有让他们得逞。”

在沈阳一家民营企业工作的小伙子刘尧曾热衷于微信交友,最近却对此颇有顾虑:“以前我很喜欢用微信交友,总希望‘摇一摇\’能摇到一个有缘人。后来我都‘摇\’怕了,因为总有陌生人骚扰我,甚至个别人还找到了我的家庭住址。我已将骚扰事件向相关部门举报,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继续被干扰。”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对微信类移动社交平台的监管迫在眉睫。”刘尧认为,想要避免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平台进行不法举动,民众、国家和开发商这三家马车应该并驾齐驱,除了民众提升自身约束力和国家进行有效监管之外,相关软件开发商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天津一家国企从事信息安全相关工作的张硕认为,虽然工信部发布了互联网信息发布的相关管理条例,但条例缺乏细化,可操作性实际上不强。此外,条例一般针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对犯罪分子行为的约束、惩戒较为空白。

“微信就像是菜刀,菜刀可以切菜,也可以伤人,就看怎么用了。”资深使用者向宇从微信诞生起就一直是其忠实的使用者。他表示,虽然自己也接到过来自微信的骚扰信息和诈骗信息,但依然对其充满信心。“工具的出现肯定是出于对人类、对社会的便利考虑,所以不能怪罪于工具,要点还在于使用工具的人。要解决这问题,政府应加强对民众的道德教育,并加大整治和惩戒不法行为的力度。同时,民众自己也应加强警惕,不要过度曝光自己的信息,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大学生张文薇认为,微信平台犯罪的屡屡发生主要还是与相关制约机制不够完善有关。“我认为政府对微信可以采取身份证实名制管理,就像新浪微博的实名制一样。如果不愿意全部实名制,也可以设置减少匿名注册者的权限。我想有了实名制这个约束,应该可以降低犯罪分子动用微信的可能,就像火车票实施实名制后就解决了很多问题。”

防范意识从我做起

从事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邢佳认为,目前在移动社交软件平台上发生的犯罪案例,有一些是与传统的短信和电话类通讯手段相同的诈骗和犯罪,另一些则是利用新通讯方式的特点进行诈骗。“如果陌生人在社交网络上能找到你,同时又知道你的详细信息,就可以编出很高级的骗术。”

“每个用户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应为了追逐最新的时尚而忽略其中隐藏的风险,特别是对于个人信息及隐私泄露的危害应有基本的认识。”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晓兵表示,从法律层面上看,个人隐私应被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护,以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权益不要被随意侵犯。此外,供应商应充分履行告知的责任和义务,提醒用户哪些相关信息可能会被公开以及此举可能带来的后果和风险,以确保用户在使用之前得知这些基本情况并且自愿接受此项服务。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用户在相关权利受到损害时,供应商需承担连带责任。法律制度和实践不应阻止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应该在开发商、供应商和用户的利益上进行权衡。

对于在移动社交平台犯罪的防范措施上,邢佳认为目前阶段适宜集中在个体的自我保护上多做文章。要想从技术上限制、防止此类诈骗事件的发生,就目前的技术水平看还是有很大困难。使用者在应用软件时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要对移动社交信息核实甄别后再做进一步的决定。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围绕项目抓党建 开拓创新促发展 ——银江镇在项目建设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侧记

10月19日,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花舞人间景区工地内,新村建设集中居住区、景区特色街区等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作为2012年全区的重点工程,该项目的顺利推进,正是银江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