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无“赞助”者莫入门

攀枝花日报 2012-09-19 08:06 大字

□曾金/文 陶小莫/图

从大山里搬到县城,眼看着6岁的孩子要上学前班了,宁夏海原县农民刘强很是高兴。可到学校报名时,却因没有“赞助票”被拒之门外。上县城小学学前班必须得有“赞助票”,海原县很多学生家长有着和刘强相似的经历,他们发现学前班报名都需要“赞助票”,一张“赞助票”缴费300元到500元不等,而且并不好找。(9月17日《中国青年报》)

乍一看,对于巧立名目的“赞助票”绝对一头雾水。根据学校的说法,所谓“赞助票”,就是一张“海原一小学前班学生入学通知单”。小学入学通知书,相比大学生录取通知书在此却多了几丝诡秘,“只要找到人,交上钱,就可以拿到‘赞助票\’,也不一定全是给干部的。”无关其他,只要交钱,借用公共资源牟取私利之心昭然若揭。

“赞助票”最终伤害的是农村孩子。在教学点撤并,以及农村教育日益落寞的环境之下,农村很多教师把任教当做兼职,一心只顾家里农活,甚至将学生当做自家劳动力使用。迫于无奈,安土重迁的农民依旧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现世诤言,在城里租房子陪读,生活成本急剧增长,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童话”顿时破灭。

教育不公平现象是“赞助票”的深层次原因,农村孩子依旧“输在起跑线上”。学前班就需要通过走关系、送钱等手段获取入场券,可想而知义务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自然暗藏相似玄机,潜规则无处不在。家长反映的“学校只收城里的干部家的孩子,干部买票容易得多,我们农村的孩子上个学真是太难了”,无须多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只是一个空架子。

虽然校方解释称“赞助票”的设立是因为“进城的孩子太多,学校的压力太大,就想通过收取‘赞助费\’来提高门槛,缓解一下招生压力”,又坦陈“赞助费收入主要用于学校六一节、教师节的开支”,但对农村孩子私设门槛,赞助的只是学校的小金库,凸显的是正在日益沦丧的师德师风。 

(据9月18日《西安日报》)

新闻推荐

“升官发财”观根植于大学本身

□张贵峰“如果你是为了升官发财来到复旦学习的话,那么你在学校会受到鄙视”,在最近的开学典礼上,针对“为什么要上大学”,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引用了老校长的话告诫大学新生,“学生的本分是学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