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次创业实现率先跨越达县经济社会亮点纷呈在
推进三次创业 实现率先跨越 达县经济社会亮点纷呈
5月19日,在第十四届渝洽会达县投资促进座谈会上,四川达县揽得32.2亿元的招商项目,签约的11个项目涉及现代特色农业、化工能源、汽车、建材、物流等多个方面,成为全市招商引资的佼佼者……
6月6日,达县南外镇杨柳工业配套园区中青家居广场彩旗招展,人头攒动,配套园区入驻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在此举行。24家企业、23个工种、1220个就业岗位,吸引了近3000名求职者现场求职,当天招聘会现场求职登记872人,签订就业意向协议476人……
今年以来,达县紧紧围绕县党代会提出的“推进三次创业、实现率先跨越”战略目标,主动融入中国西部经济建设大潮,全县在“两化”互动、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等工作中取得了决定性、持续性进展,全县2012年经济社会事业亮点纷呈,呈现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朱成林
配套园“产城一体”
今年,在打造杨柳配套园区中,达县紧紧围绕“产城联动、产城一体”,科学定位规划布局、坚持三业并重完善城市功能,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实现了园区与城市共融发展、园区与企业共生发展、园区与群众共赢发展。
立足杨柳配套园区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达县突出科学定位,坚持统筹规划,将园区发展思路定位为“113”,即建设一个汽车城、一个仓储中心、三个专业市场(秦巴医药物流专业市场、家居专业市场、五金机电专业市场);同时,规划建设一个汽车主题公园、一个机电加工基地。规划中,既注重建设规划,更重视产业规划,并随着定位的完善,不断修编规划;坚持园区规划和综合规划及专业(行业)规划相衔接,园区规划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达州中心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环保规划等,实现了“多规统筹、无缝对接”;配套园区沿210国道、南城Ⅱ号南北干道分别规划的三大专业市场,重点发展机电配套、家居配套、医药配套等产业;在园区东边规划建设物流仓储中心,集中发展物流业、仓储业等;在园区中心集中规划了40多个汽车4S店和汽车展销大卖场,发展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汽车保险、汽车会展、汽车监测、汽车金融等产业,利用“汽车城”内连接210国道和南城Ⅲ号南北干道的横线干道,打造汽车文化景观大道,宣传汽车文化;在居民安置小区同步规划、配套建设文化活动中心、邮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站等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结合汽车城,打造汽车主题公园与酒店,积极构建产业新城和城市新区。
按照园区发展定位,达县坚持一个龙头企业集群带动一个产业功能区发展,通过强化产业平台、优化产业布局、精化产业项目等,扩大产业容量,加快产业集聚,形成了市场营运、物流仓储、创业加工三大产业功能的支撑体系。坚持以4S店市场营运企业做强汽车城;坚持中青家居、科伦医药、好一新实业三个龙头市场营运企业做精三个专业市场;坚持物流企业提升仓储中心地位。目前,园区共签约产业项目48个,总投资42亿元,已竣工项目9个,在建项目26个。
达县坚持“高水平管理、高水准服务”,重点优化软环境,坚持针对47个龙头企业、3000多经营户做好 “三服务”。一是做好项目服务。简化办事流程,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促进项目建设。二是做好协调服务。针对项目实施存在的水、电、气等各种问题,由园区协调办牵头,召集由引资单位、投资企业、施工单位等参加的现场协调会,现场办公,一线解决,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三是做好金融服务。积极改善园区建设项目融资服务环境,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组织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入园企业开展银政、银企、担企对接,已为6个企业融资1.49亿元,即将为6个项目融资2.48亿元。
同时,达县在园区狠抓基础建设,推进社区管理。一是大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道路、管网、市政工程、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硬件功能中,坚持交通先行,构建产城互动的城市道路体系。二是加快园区安置房建设。坚持将征地拆迁安置作为了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安置房建设,建设了一批居住集中、设施完善、功能齐配、服务健全的新型社区,同时配套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商业购物中心、餐饮服务中心、学校、医院等生活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了居民生活保障体系。目前,已征企业用地2480亩,安置拆迁户723户2140人,已分四期建设占地141亩、投资3.13亿元建筑面积达26.5万平方米的2797套安置房。达县坚持园区建设到哪里、城市扩展到哪里,社区建设管理就到哪里,实现了产业园区、城市新区、社会管理三位一体的有机统筹。
新农村“分类推进”
达县今年结合实际,坚持“总体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双庙、木子、百节、赵家、大堰、金檀等乡镇,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要求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邀请西南大学和重庆大学编制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框架后,达县各乡镇也相应地编制了新农村综合体、聚居点、风貌塑造、重大项目拆迁点等规划,进一步拓展新村建设空间和层面。规划出台后,各乡镇坚持“突出地域特色、挖掘本土文化、改善投资环境、助推经济发展”的理念,围绕“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不求新建、但求新貌”的原则,对高速路、国省干道沿线、重要集镇和旅游景区沿线城乡风貌进行了重点塑造。先后打造了赵家、百节、双庙公路沿线1000户民居风貌塑造、“河市空港风情民居一条街”、“石桥列宁街”、“福善旅游风貌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倾力打造出集乡村旅游、田园休闲、农家餐饮、特色产业“四位一体”的重点农村社区——亭子镇赵岩、麻柳镇碾盘湾村、地藏寺村等一批新农村风貌示范亮点。
对新农村聚居点、项目拆迁安置点和灾后恢复重建点,达县采取“居民筹、银行贷、项目帮、社会捐”等方式,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统一改造、高规格夯实基础,共改(扩)建农房706户。已建成大堰乡双井村,永进乡宝井寨村,河市镇河东村、河西村,赵家镇桂花村等一批省、市级示范点。
在双庙乡二东村新农村综合体、百节镇魁字岩村、木子乡四岩村等10个村民集居点建设中,达县突出抓好农民新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五大建设”,力求实现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公共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逐步配套,使其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典范。
达县赵家镇桂花村的袁成权说,新农村建设让桂花村变了,也让桂花村人富了。我家现在用的液化气,厨房厕所和城里一样,干净又方便。我们村现在办了10多家农家乐了,桂花村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旅游点。
灾后重建“重发展”
“9·18”洪灾导致达县铁山以西乡镇受灾严重,灾情发生后,按照省委关于创建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的总体要求,达县紧紧围绕“抓重建就是抓发展”的工作思路,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努力推进西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实现西部乡镇跨越发展,从而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灾后重建中,达县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政府定补、群众兜底”的原则,以村为单位由受灾户自行选举产生建房领导小组,负责本村聚居点的规划审定、施工队伍招募、材料购买、工程监督、资金筹集和房屋分配等工作,特别是在建设资金上,县上按相关政策在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对受灾户进行定额补助,不足部分由建房组织向受灾户算好账,由受灾户采取自筹、自借或自贷等多种方式兜底筹资建设,让群众自愿建房的意愿得到充分尊重,自发组织、自行筹资、自主建设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集体决策、账务公开、工程监督等民主管理得到充分彰显。目前,达县各个新村聚居点全面开工,具有“川东人家”风格的小别墅以“小集居、大聚合”的分布格局逐渐显露在花丛果林中。同时,达县把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灾后重建的先期工程和西部乡镇长足发展的奠基工程,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先后在交通上实施了以江(陵)木(头)路修复改造工程为重点的交通畅通工程;在水利上完成了50公里的供水管网修复,新修加固江北等4座小型水库;在医疗卫生上,新建村级卫生站30个……
在灾后重建中,达县坚持 “小居地、大功能”的配套原则,实行房屋重建与基础设施配套同步规划,强化新村聚居点的公共服务功能,把功能配套与新农村“1+6”活动阵地配备标准相结合,配置完善了村活动中心和“便民服务、农民培训、文化体育、计生卫生、综治调解、农家购物中心”。
在灾后重建中,达县按照“一线一河多园”的产业规划,在巴彭线铁山以西沿线乡镇和巴河沿岸创建农业产业“6个1”示范工程:发展10万亩柑橘、发展10万亩蔬菜、发展10万亩贡米、新增出栏生猪10万头、发展青花椒1万亩、发展葡萄1万亩,以点连线、以线带面、连片发展的农村现代产业化。并按照“龙头促基地、基地连专合、专合带农户”的方式,将引进的佳通现代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和本地银宏畜牧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组建了56个蔬菜、水果、畜牧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形成“农民变股民、产品变商品、社区变园区”的产业经营化格局。
永进乡宝井寨村村支书邹伟对灾后重建信心十足:“灾后重建后,新的产业会让我们的发展大有戏‘看\’。”
新闻推荐
广元市利州区大石片区新农村基础设施流水渔塘至大道沟道路工程BT招商公告
广元市利州区大石片区新农村基础设施流水渔塘至大道沟道路工程项目经广元市利州区发展和改革局(广利发改发〔2012〕115号)文件批准建设。本项目采用BT模式(建设—移交)建设并通过公开招商方式选择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