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车改应得到掌声
□王传涛
近日,温州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温州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温州公车改革正式启动。温州市将按照“近程货币化,远程市场化”要求,拍卖处置除省管领导干部用车、执法执勤用车以外的所有公务车辆。根据《意见》须保留的300余辆外,须拍卖处置的共约1400辆。改革将根据职级实行限额货币补贴,补贴标准分为7档,其中最高平均获补贴2800元/月,最低平均获补贴400元/月。(4月13日《温州日报》)
车轮上的腐败,一直都是公众热议的焦点。温州市的公车改革,有赞成者,有质疑者。那么,面对这样的公车改革方案,我们该如何评价?
不可否认的是,温州公车改革至少有四大诟病:其一,有变相发福利的嫌疑,最高平均每月2800元的补贴,可以直逼许多人的薪水了,而且,7个档次的补贴差距让人看到了特权与不公;其二,交通补贴按行政级别发放并不合理,众所周知,出门办事一般科员不比许多官员少,而一般科员的车补只有400元;其三,就效果而言,车轮上的腐败未必就能根除,许多单位可能通过瞒报、打擦边球的方式继续保留部分领导专用车;其四,在监督与保障层面,如何保证各单位不再用“小金库”和“私房钱”购置新车?如何保证公车数量不再增加?
诸上质疑都不无道理。但我们还不妨给温州公车改革一些鼓励的掌声。原因在于,放眼全国公车改革的现状,无论是花巨资装GPS,还是脱去“O”字车牌马甲,还是政府官员到了所谓的“无车日”骑辆自行车来秀上一秀,抑或是每个部门派发一辆“公务自行车”,然后眼看着生锈,基本都是一个结果——改而不革,难见效果。温州公车改革,是真刀真枪地拿约1400辆公务用车开了刀——做到这一点的,放眼全国,也只有昆明、杭州等几个城市而已。
人人都希望来一场没有任何特权残余的、完美无缺的公车改革,但只要是改革就会有阻力。以车贴的形式发放下来,虽有“公权自肥”的嫌疑,但这对于平抑改革阻力、赢得绝大多数利益既得者的支持而言,其利远大于所带来的弊。再说了,明明白白的权力自肥从来都不可怕,无论是正局级车补2800元,还是一般科员的400元,都是公开透明的。要知道,车轮滚滚带来的腐败问题,远甚于这些“阳光下的福利”。
有机构测算出我国每年在公车上的花费大约为2000亿元,这个数额是巨大的,像按回车一样让约2000亿元归零,显然不现实。而杭州公车改革的效果也非常显著——两年节约公务交通费用总计3442万元。可以肯定,让公车改革先“改”起来,比原地踏步和装腔作势更重要,比不顾实际阻力空谈一些大道理更重要。
对于公车改革而言,让官员摆脱“官轿”意识,是第一位的。记得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贵族不愿坐火车,原因是因为先前具有的“官轿”意识让他们很难和老百姓坐在一节车厢之内。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贵族也开始喜欢上了这种快捷的交通工具,而最终使得平等思想慢慢取代“特权意识”。我想,温州公车改革的意义也在于此,政府拍卖公车,目的就是让他们走出公车,离开特权。至于是打的,还是开私家车,那都与特权无关了。
(据4月16日《大众日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唐伯斌赵娟报道)女子酒后大意忘锁车门,车上挎包被人盗走。因银行卡密码采用身份证上的号码,盗贼得以破解密码,取走卡上2万余元钱。近日,东区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了盗窃他人财物的张某。今年1月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