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关于“挂包帮”活动的一点思考

攀枝花日报 2011-09-07 14:37 大字

□赵中

“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开展以来,西区紧扣“三个集中”发展战略,结合区情实际抓重点、结合发展需求抓帮带、结合创先争优抓示范、结合作风建设抓形象,切实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活,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在帮扶群众中赢得了民心。结合西区开展“挂包帮”活动的情况,笔者作了一些思考,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构建全覆盖帮扶网络。西区在深入理解“挂包帮”活动内涵的基础上,立足区情,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理念,做到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与服务发展战略、破解发展难题紧密结合,在统筹城乡发展大局中加以谋划,将城市与农村帮扶作为有机整体,构建城乡一体的帮扶网络,实现了对基层联系帮扶的全覆盖。截至目前,互助单位签订互助协议率达到100%,保证帮扶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紧密契合。

广泛凝聚社会帮扶合力。西区在充分发挥领导、部门、干部自身组织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技术优势进行帮扶的同时,更注重统筹汇聚帮扶资源,找准帮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远程教育、专题网站、短信平台、成效展示等形式,挖典型、树先进,多管齐下营造帮扶氛围。积极开展城乡党员“双向挂职”、“一村一社一名大学生”、“人才回引工程”等活动,鼓励优秀退役军人、回乡大学生、打工能人回村(社区)担任“三职”干部。目前,全区共有村(社区)大学生干部21名,先后下派30名机关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结合“三级联创”活动,采取互联网、党政网、远程网络等形式,为部门和干部的帮扶创造条件,特别是把创先争优活动、党员先锋服务工程等活动统一起来,一揽子推进。通过建立“爱心超市”,“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贫困党员爱心基金”等方式扶贫帮弱,累计帮扶困难群众2000余人次,为互助村(社区)落实项目45个。通过城乡互助,在全市率先实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居全市前列。

提升长远帮扶实效性。着眼长远,不断提升被帮扶对象的自我“造血”机能。一是夯实基层组织。通过拨款、帮扶等形式投入1000余万元,配备完善了社区(村)服务网络体系,打造了全新一站式服务平台。二是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以“万村党建富民、建设美好家园”为抓手,引导和鼓励城市社区党员和经济能人到农村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指导被帮扶村搞好新农村规划建设,带领农村党员和群众发展致富。三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不减,开展种植技术指导,帮助争取创业贷款优惠,重点在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等上作文章。自去年以来,共确立30余个农村基础设施帮扶项目,总投资达1.05亿元;新建水池89口、沼气池900余口,新(改)建农房180余户、通村公路14.7公里,启动新庄村农民自建房工程。通过提建议、理思路、找政策、拉项目、强技术、促销售,将帮扶融入到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累计协调帮扶资金500多万元,建立了梅子箐国家级芒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形成了“猪—沼—果”为一体的大箐沟芒果生态园,成立了噹噹鸡、苏铁山药等专业合作社6个,使全区专业合作社达14个,辐射带动农户2000余户。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48元,同比增长22.5%。

探索建立帮扶长效机制。把“挂包帮”活动纳入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帮扶激励考核机制,积极组织部门和群众参与帮扶工作的测评。通过定期召开帮扶与被帮扶对象之间的沟通会,不定期开展集中座谈、交流、相互参观等活动,找到工作的结合点,做到“帮者有目标、被帮者满意”。通过深入开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从民情调研、扶贫济困、阳光服务、公开承诺、树立典型上切实加强与基层、企业、群众“零距离”的沟通、“面对面”的服务,增强帮扶活力。

(作者单位:中共西区区委)

新闻推荐

各地公安机关重拳打黑除恶 打掉18个涉黑组织和270个恶势力团伙

据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邹伟)近期,河北、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等地公安机关开展打黑除恶集中统一行动,取得重大战果。截至目前,已打掉涉黑组织18个、恶势力团伙27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182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