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爱心传递倾情谱写和谐乐章

兰州日报 2011-09-27 02:27 大字

扶危济困、博爱慈善,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作为党报,这更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本报从1993年创办那天起,就和社会各界携手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开展了一系列的大型慈善活动。18年来,本报既是爱心慈善的倡导者,又是爱心慈善的践行者,彰显了一个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关怀源于爱心

18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瞬间,但对于《兰州日报》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一段岁月。回首这些过去的年华,一路走来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温暖,充满了感动。因为,在这些年里,我们担负着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向您讲述着那些需要被帮助者的不幸遭遇,我们深切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传递爱,延伸爱,让爱心源源不断,让那些不幸的人感受到真情和温暖就在自己身边,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坚定生活的信心。18载岁月中,一次又一次温情的瞬间总是让我们双眼模糊,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故事让我们信心更加坚定。回首那一个个历史时刻,搜索记忆里那些最珍贵的温暖与爱心, 我们关注过的那些人、那些事,我们传递过的丝丝真情,很多都历历在目……

2006年,兰州市民崔秋茹的命运与处处涌动的爱心结下不解之缘,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兰州日报》的报道。

2006年,本报开展“党报热线进社区”活动,受到各方关注。7月,本报记者王新华在走进皋兰路街道詹家拐子社区时,了解到该社区病困居民崔秋茹的不幸后,遂对其本人及家庭现状予以了报道。7月24日《梦醒后泪水总是湿了枕头》一文刊登在本报重要位置。崔秋茹的遭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当时时任甘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的陈宝生也给予了关注,即日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对崔秋茹予以救助。于是,一条全社会爱心救助的链条一环一环地连接起来,在全市掀起了一股救助热潮。在一位热心人的牵线下,北京康益德医院用一片慈爱之心,向病困的崔秋茹伸出了援手。

兰州日报的“爱心漂流团”,是专门帮扶陇南地震灾区学生的爱心行动。从2008年起,由本报发起的“爱心漂流团”活动正式开启,2008年、2009年两年,本报分别与各界爱心人士奔赴陇南,带着兰州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爱心包裹”和小学生的“爱心书信”奔赴陇南,与灾区的孩子共渡“六一”。饱含深情的包裹,写满爱意的书信分别通过本报记者刘家兵等人的手交到了孩子们的手中。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我们更加感觉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播撒爱的种子,为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奉献力量,我们义不容辞。

玉树地震让很多人失去家园,孩子们也无法继续在美丽的校园中读书,此时,本报联合兰州市慈善总会向市民发出《为玉树灾区的孩子建一所希望小学》的倡议。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一笔笔捐款源源不断地汇入捐建希望小学的爱心账户。兰通厂社区的41名低保户、晏家坪三小80多名二年级的小学生的捐款,报社的编辑记者……所有的人都伸出了援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为灾区筹集捐款近百万元,一座崭新的希望小学在玉树重新拔地而起,那里承载着希望,承载着未来,更承载着日报人最赤诚的真心。

温暖送给“亲人”

2010年,一个叫做张娟芳的舟曲少女的命运牵动了很多人的心。身患恶性淋巴瘤而又家庭经济拮据,还有继续读书的弟弟妹妹,懂事的张娟芳劝父母放弃治疗,省下高昂的看病支出,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和供弟妹将来上学。舟曲花季少女的举动感染了大家。得知这一消息后,本报记者多方奔走,继续深入了解撰写了《舟曲重疾少女劝父母放弃治疗》一文。文章刊出后社会各界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涌向省肿瘤医院舟曲少女张娟芳的病房。此后,本报又联合甘肃省曲艺团、李海文化传媒工作室、兰州公益心志愿者社团、张掖路步行商业街管理办公室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在张掖路步行街举办了“救助舟曲重疾少女大型慈善义演”,募集善款万余元。在社会各界的爱心帮助下,张娟芳终于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同样是这一年,15岁的“抑郁症少年”宇强,长期缺少父爱,心理扭曲、畸变,用逃避的方式跟家庭对抗,与社会对抗,服安眠药自杀未遂后辍学在家,多次离家出走,后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和伤害。54岁的残疾母亲既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要备受心理煎熬,苦不堪言。面对“抑郁症少年”,无助的母亲向社会发出求助。本报刊发了《母亲痛呼:谁来救救我的孩子?》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其中,少年强教育集团兰州博强学校的宋军校长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出资帮助这个家庭。10月28日晚7时21分,随着汽笛长鸣,T76次列车缓缓驶离兰州站,兰州“抑郁症少年”宇强踏上东去的列车,赴郑州博强新观念学校进行为期6个月的封闭式心理矫治学习和治疗,开始人生新的旅程。本报持续了三个月的爱心救助,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1年3月,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但白血病女孩王世虹一家却因为孩子被诊断出M2型白血病而久久看不到春的希望。无奈之际,王世虹的爸爸求救于日报的记者,得知消息后,日报记者颜娜第一时间奔赴医院全面了解情况,得知小世虹是个特别乖的女孩儿,得病后很希望能赶紧回到学校读书,更希望能回家看到家中的苹果花开。于是记者写下了《白血病女孩希望回家看苹果花开》的文章,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手,报道刊出后,得到了部分响应。但是离看病的费用还是有很大的缺口,在这种情况下,记者一边报道一边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起了救助小世虹的行动,从3月到9月,整整半年的时间,记者从来没有放弃对世虹的关注,一次次奔走联系,只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帮助小世虹的队伍之中。现在,小世虹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骨髓还在进一步的配型之中。而记者的努力却还没有终止,因为所有的党报记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扶危济困、传递爱心,我们义不容辞。

一次次报道、一篇篇文章。不同的面孔、不同的声音,传递的却是同样的真情,持爱之心,行爱之举,将爱的种子传播。作为党报,日报人时刻谨记着自身的责任,讲述着那些需要被帮助者的真情故事,虽然一次次献出的只是微薄之力,但每次每个记者每个采编人员付出的却是无比的真情。在这些真情中,爱和温暖一直被传递着,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中,总能感到那处处充溢的温暖,那爱流淌在我们心中,化成支持我们前行的坚实力量,我们一路继续勇敢前行,只是希望能做的更好,而也请你相信、请你感知,我们一直都在你的身边,心手相连,让我们一路同行。

□记者 颜 娜 文/图

新闻推荐

“幸福”营销 卡罗拉领跑中级车市

今年的中级车市,“幸福”绝对是最火的字眼,而引领这一风潮的正是家庭车标杆——卡罗拉。从“值得信赖的家庭车”到“满载爱意的幸福车”,卡罗拉由产品至服务充分彰显幸福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