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走出“唯速度论”的不止高铁
这是“7·23”动车追尾事故之后最现实的反思——铁道部表示高铁将适当降速,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按时速300公里开行;设计最高时速250公里的高铁,按时速200公里开行,既有线路提速到时速200公里的,按时速160公里开行。此外,在列车密度方面,高铁运营初期将采取列车运行图一次编制、分阶段实施的办法,逐步提高列车开行密度,以利于新设备更好地磨合。与此同时,铁道部部长盛光祖也表示,高铁在降速的同时也将适当降低票价。
曾经,很多人为了中国的高铁跑得比人家快而欢呼;曾经,还有很多人为中国高铁“一日千里”的建设速度欢呼。但一场至少造成40人遇难的动车追尾事故,让大家在痛苦中开始清醒——为了追求那炫目的速度,我们是否牺牲了太多东西,比如,最基本的安全。
高铁终于决定慢下来,正是对这些反思最好的回应。事实上,盛光祖也已坦承,“7·23”动车追尾事故暴露出铁路运输安全基础和管理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对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处置缺乏经验。盛光祖所说的铁路运输安全薄弱环节,其实就是巨大的安全隐患,它有可能存在于安全保护系统的不配套,有可能存在于接触网无法满足超高速运行,有可能是一个轮子的质量无法承受350公里的时速……你不知道这些隐患会在什么时候成为巨大的灾难,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消除这些隐患,而不是让高铁在重重隐患中跑出令人炫目的速度,用乘客的生命安全为速度背书。
其实不光是高铁,在这个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都同样存在着“速度和效率第一”的焦虑,在工程建设领域,我们总能看到“奋战100天,大干快上”之类违背客观规律的标语;在招商引资上,我们也总能看到“为了吸引投资不惜牺牲环境”的拍胸脯;在政绩考核上,“唯GDP论”更是挥之不去……发展是硬道理,在很多地方,却被片面阐释成了“速度和效率就是硬道理”。
但在炫目速度和傲人数字之外,我们开始发现,有太多比速度和效率更重要的东西被牺牲掉了,比如分配公平、比如环境保护、比如食品安全……我们终于发现,原来速度与激情,并不一定能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我们开始担心空气和水干不干净,我们开始不满自己动不动就“被增长”,我们开始抱怨“现在还有什么能放心吃的”。速度与质量、效率和公平,究竟孰轻孰重?这个经济指标告诉增长了几十年的社会,似乎从来没有这么纠结过。
慢下来,不是说不再需要速度和效率,而是这个社会要从“速度和效率第一”中解脱出来,懂得质量和公平的可贵与重要,正如中央适当调低“十二五”期间GDP增长目标,就是走出“唯速度论”的最好注脚,以惨痛代价换来的高铁降速,终于让我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记者17日从国家外汇管理局获悉,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外汇管理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打击跨境资金违规流动专项行动,共破获地下钱庄和网络炒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