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我所知道的王勇平

兰州日报 2011-08-18 02:43 大字

跟王勇平谈不上认识,提过几次问题,他也回答过我的问题,但是他大概记不起他身边围绕着提问的成百上千记者中的某一人。不过我对王勇平印象还算可以,在我驻京期间经历过的这些部委新闻发言人里面,他还算敢于说话的一个。尽管我对动车悲剧深感哀恸,但公众群起围攻一个敢于说话的新闻发言人,也让我感到了另一层的悲凉。

有句老话,多说多错。新闻发言人往往就是这么个职位。因此,许多新闻发言人事前背讲稿,理出几十个问题,事先想好对策,甚至发布会前就钦点熟识的或者“听话”的记者提问,因此风险全无,像表演一场乏味的相声。但教育部从前的发言人王旭明和铁道部的王勇平,是我眼中还算敬业的二位,他们鲜有上述“无风险”作派,发布会上力求答问通俗易懂,会后并不像很多发言人一般,在现场工作人员保卫下躲进休息室或从旁门左道溜走,而是尽力满足记者们的要求,在会后接受记者们的簇拥答问。这种答问往往在某些发言人看来是有风险的,但作为发言人,他们是尽职尽责的,总是尽一切可能满足记者们的要求,这种答问是没有准备讲稿的,这加大了出纰漏的风险,于是有了诸多“放炮事件”。

参加发布会的,不管是老记还是发言人,都不是强者或者决策人,其实本质上都是混口饭吃,但是他们却构成了通往信息源的大门,成为公众窥视公门之内事实的管径。担任这样的职务,其实和这个社会上万万千千的普通职务一样,如果要混吃等死,那也是简单的选择。但是,如果敬业勤奋,希望把工作做得更好,也就可能多做多错。王勇平是个正常人,从他大多数的答问看来,心智也都正常,但他毕竟也是个普通人,普通人就会口误,但坐在这个风口浪尖的座位上,一旦口误就会出大问题。我断然不信,王勇平是真心说出“反正我是信了”、“这是生命的奇迹”这样的雷语的,但是赶上如此举国同悲的时刻,一次口误就容易引发公众的围攻,把对事故和体制的怒火宣泄到发言人身上。

我不知道王勇平被停职这个新闻,引起了多少读者拍手称快。我只能说,王勇平,以及从前被调职的王旭明一样,都是因为敢于说话,大胆说话,最终遇到了麻烦。不把动车事件的悲剧,归结到“提前××月完成××工程”、“××世界第一,××世界最快”这样的顽症上,归结到设计、施工的垄断上,而把怒火发泄到一个可怜的普通知识分子身上,这将继续制造更多的悲剧。更可怕的是,也许发言人们从此噤若寒蝉,从此甘当犬儒,公门前的直言成为绝响,那将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杯具。

新闻推荐

交警开展客运危化品运输车辆驾驶人宣传教育活动

【本报讯】为进一步增强辖区客运危货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高速交警第一支队采取标本兼治的方法,于8月20和21日,联合收费、路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