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山寨发布会到底谁尴尬

兰州日报 2011-08-21 02:42 大字

有媒体报道,以“马来西亚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局局长”为首的马来西亚官方在杭州举行新闻发布会,为血燕辟谣。经调查,这是个“山寨新闻发布会”,两名官员均系假冒,其目的是挽救整个以中国为最大市场的燕窝产业链。浙江省工商局8月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在近日组织抽检的303个批次血燕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普遍超标较多。医疗专家称,经常食用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食品,易引发胃癌和食道癌。

见过忽悠人的,没见过这么忽悠人的。血燕产品造假也就罢了,“新闻发布会”也能造假。本想找俩“洋托”忽悠人,孰知“纸里包不住火”,忽悠不成,反而弄巧成拙。而这场匪夷所思的山寨发布会,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提醒权威发布不能迟滞

尽管最近两个月来,浙江省工商部门集中开展了燕窝市场血燕产品专项清查行动,检测结果显示亚硝酸盐含量普遍较高。可直到本月15日,浙江省工商局才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此次执法检查结果和相关标准。正是由于权威部门信息发布的迟滞,所以才给了“山寨新闻发布会”以可乘之机。如果不是两个“洋托”穿帮,说不定消费者现在还蒙在鼓里呢。

“山寨新闻发布会”明显暴露出目前信息公开审查方面的弊端。谁举办新闻发布会,举办什么性质的新闻发布会,发言人什么资质等等,都应有严格的审查,总不能随便找两个人冒充“官方”,想发布什么就发布什么。谁来审查?光靠记者追查显然远远不够。 

另外,“山寨新闻发布会”之所以敢与政府部门的“权威发布会”公开叫板,一方面,是巨大的利益冲动使然;另一方面,也与某些人撑腰脱不了干系。据悉,自从血燕行业黑幕频遭曝光后,沉不住气的不仅是利益链条上的商家、行业协会,实际上还有一些相关部门人士,试想,如果没有他们撑腰,“山寨新闻发布会”怎敢甚嚣尘上?现在,“山寨新闻发布会”虽然被戳穿,但是,权威信息的迟滞以及暗藏在“山寨新闻发布会”背后的某些权力寻租行为,还是让人有些尴尬。

析因 对监管疲弱的嘲讽

近年来,问题商品层出不穷,质量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不但引发了公众对消费安全的担忧,更令大家对监管部门的制度规范、履职能力和监管作风提出了质疑。尽管有技术先进、手法隐蔽、不易查处等客观因素,但少数质量事件的背后,往往都存在监管不力、不作为、以罚代管甚至拿钱放行、有意纵容等漏洞,很多问题往往都是群众举报、媒体追踪调查曝光,在社会上产生了反响,才会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并介入查处,这也正是问题商品不断出新、屡查不绝的关键所在。

“问题血燕”产品在浙江市场的存在显然不是一两天的事,当地监管部门也未必不清楚其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违规乱象,只是懒于或者疏于依法、严格行使监管职能,才使得这一产业越来越上规模、成气候,其中的质量隐患也越来越触目惊心,以至于不得不出手进行重拳整治。商家无疑是抓住这一监管习性、弱点,试图以山寨官方发布会进行危机公关。这一“小动作”动静搞得如此之大,竟然一度蒙混过关,监管部门之嗅觉不灵敏、履职不给力可见一斑。

不难想象,要不是群众举报,“问题血燕”山寨官方发布会必然以假乱真,“问题血燕”还将以质量指标符合要求的面目继续在中国市场招摇过市。因此,对山寨者固然要追究,但监管部门更要反思,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反之亦然。对形形色色的问题产品,绝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姑息养奸”,监管部门必须挺直腰杆,完善规制,动真碰硬,发现苗头,坚决依法剿灭。否则,不但问题产品会继续危害公众、贻害社会,类似公然嘲弄、挑衅监管权威的猖獗现象还会在我们身边发生。

评判暴利驱使下的把戏

浙江省工商局发布的血燕抽检报告令人瞠目:共抽检血燕经销商491家,抽检血燕537批次——结果显示,流通领域抽检的血燕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无一合格。更惊悚的事实是,血燕产量非常低,以马来西亚盛产血燕的东马婆罗洲来说,几千个出产燕窝的山洞里,血燕的产量每年还不到1吨,最终输入中国的,每月最多只有几十公斤——但中国市场上血燕的消耗量目前达到了两三百吨/月。很难说,有多少亚硝酸盐进入了之后消费者的身体。

最富戏剧性的情节,定格于“山寨发布会”。公众纷纷调笑着“山寨发布会”的荒诞离奇,但值得反思的是:庞大的中国燕窝产业链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今日“无一合格”的血燕销售格局又是怎么病入膏肓的?谁又能对已经花高价吃了“毒血燕”的消费者负责?

有人说,世上本没有什么“血燕”,奸商多了,就什么都有了。这话其实还应该掘进一层:世上也本没有什么奸商,监管懒了,就群魔乱舞了。今时今日的整治与检测,来得如此迟滞而暧昧,“血燕”市场的不可收拾,不过是职能部门行政不作为的一纸票根,无论你信还是不信,漏洞就在那里。

至于老外到中国冒充专家打假,你还真别当作笑话看,究其背后的语境看,无非说明了两层意思:一是国内的某些权威,早就公信消失殆尽,因此“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别国的专家好说话,摇摇头、耸耸肩,畅销的无非是“外国人是不会撒谎的”逻辑;二是我们的很多“声誉”其实不是市场树立起来的,而是类似“发布会”捣鼓出来的,因此名声坏了不要紧,既不要道歉,也不要退赔,只要找到“权威”,一样可以体面地起死回生。

由此观之,“毒血燕”事件既无关人性,也无关是非,不过是市场失范下的又一枝“恶之花”。于公众来说,千万别只盯着手法低劣的“山寨发布会”。

延伸背后心态值得玩味

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山寨新闻发布会”是如何上演的呢?山寨发布会背后又隐藏着主办方怎样的渴望和心态?其一,国人的崇洋心态由来已久,血燕产品与早前的深海鱼油就有着极其类似的经历。显而易见,某种产品只要冠上一个外国名,或者跟外国扯上某种关系,就好卖多了,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外国人的官方发布会呢?

其二,诚如主办方所想,“问题血燕”山寨发布是可以以假乱真的,这要得益于似有似无的监管。“问题血燕”横行中国市场这么多年,被民众奉为名贵食品,直到现在才查出亚硝酸盐超标,无疑跟监管有着不可抹杀的关系。

其三,如今不仅造假相当普遍,而且风险很小。就在8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声明,称从未对外发布过文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2011年47号)和解读稿。此文件及解读稿系伪造。国家税务总局将依法行使追究伪造公文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然而,这种义正词严的声明效用几何,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幸运的是,山寨新闻发布会终究还是被打回原形,山寨发布会背后的心态却仍值得我们反思。

质疑谁炮制的山寨发布会

可问题是,迄今为止,“山寨发布会”的操办方姓甚名谁,还上演着“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游戏,公众只是知道报道提及的所谓的新闻发布会主办方——“马来西亚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局、马来西亚出口兽医检验局、马来西亚燕窝出口公会等机构”是在“摆乌龙”,提及的官员更是“子虚乌有”,却搞不懂真正的主办方是谁?换句话说,谁一手炮制了这场匪夷所思的“山寨发布会”,公众还找不到真正的元凶。

究竟是什么样的“牛人”有胆量一手炮制山寨版的“新闻发布会”?又有什么样的“大人物”、“大背景”在背后“着急慌忙”地出谋划策?对这些“谎话连篇、忽悠百姓”者会开出怎样的罚单,施以何种惩戒?——公众很期待相关部门早日给出答案。

据《北京晨报》 李继彦范子军 邓海建  廖水南  崔中波/文

新闻推荐

十八载筑真情希望 一百校启快乐未来 第100所可口可乐希望小学落成

【本报讯】8月19日,第100所可口可乐希望小学落成仪式在重庆市合川区东津沱隆重举行。重庆市政协副主席于学信,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可口可乐太平洋集团总裁耿卓栋和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