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频发 电梯如何支撑中国城市运转
最近发生的几起电梯事故,让人们突然发现,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电梯几乎已成为“腿脚”,支撑着整个城市的运转,这也让人们反思,如何使“城市的腿脚”更为结实。
“世界第一”和“价格第一”
国家质检总局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电梯产量、电梯保有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截至2010年底,中国在用电梯总数达到162.8万台,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每年新增的电梯数在30万台以上,占全球每年新增电梯总量的一半以上。国内好几个城市在用电梯数量超过10万台,上海甚至超过纽约,成为全世界电梯最多的城市。
在这个不断膨胀的“世界第一”电梯市场中,安全应是第一要素。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公布的资料,2007年共发生电梯事故33起,占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总数的13%,其中电梯死亡事故22起,造成26人死亡,10人重伤;2008年共发生电梯事故38起,占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总数的12%。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感慨,竞争越发激烈,价格反而成了很多采购者考虑的第一要素。
一位在电梯业工作几十年的专家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台电梯一般六七十万元,有的七八十万元,但现在一台相同配置的电梯,也就10来万元。17年前,一台电梯安装费要10万元左右,现在只要两万元。其中,有生产量增加、技术改造等因素,但越发激烈甚至趋于恶性的竞争环境也不容忽视。“如果坚持很高的标准,坚持原则,基本上拿不到订单。”
上述人士指出,电梯与汽车不同,其生产、发展、消费完全由房地产的发展带动。近年来房地产飞速发展,其中高层民宅电梯隐患尤为突出。因为房屋所有者和使用者都是业主,但采购电梯的人既不拥有也不使用电梯,维保的情况也类似。在这种情况下,价格超越安全性,成为决定是否使用某台电梯的第一要素。“在现有的利益和责任格局下,再加上恶性竞争,城市建筑电梯安全隐患在所难免。”他说。
据媒体报道,中国电梯生产企业过多,在生产、销售环节,采购方都以最低价进行产品招标,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很多生产电梯的小企业,采取超低价竞标的方式,导致大企业也跟着降价。而电梯生产企业降低成本的方式,就是使用更便宜的配件,或在零部件上做手脚。比如,“把钢板的厚度从2厘米减到1.5厘米”,采用成本更低的材质,生产“中国版的电梯”。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万健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电梯发展太快,“今年上半年甚至超过了39%。现在,生产厂家有400多家,约占世界生产厂家的一半。”他说,发展太快,各个环节跟不上去。最薄弱的是维保,安装上也有一定的差距,人员素质同样堪忧。
北京市电梯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彭金声表示,北京市目前在用电梯约12.6万台,其中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约1.4万台。电梯业正进入一个迅猛发展期,北京市电梯自2007年以来,几乎以每年1万台的速度在增加。
在这样的速度下,缺钱和缺人的情况更为突出。北京福得伟业电梯维护有限公司总工蔡蓬表示,以前安装费是电梯销售价格的15%。现在按层来算,有时最低每层报价低于1000元,也就是说,安一台10层10站的电梯,可能都到不了一万元。行业效益低,也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近几年外地务工人员大量涌入,有些没有上岗证的,由企业出钱,每个人300元至500元去考证。“说是学习一个月,一般都达不到课时,甚至才上课三五天就去考试。”
北京市电梯商会会长缪步升对媒体表示,质量监督部门对生产企业、维保企业存在“发证太多”的问题,门槛过低,才导致企业大打价格战,进行恶性竞争。
自动扶梯标准落后国际?
7月10日,深圳地铁4号线清湖站的上行扶梯突然发生意外,多名乘客受伤;7月7日,上海一部载有10多名乘客的电梯突然从4楼“直坠”底楼,同日,南京地铁二号线汉中门站,一男三女被困;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发生电梯事故,致1死30伤。
一连串的电梯事故让人忧心,国内电梯标准是否过低?
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告诉本报记者,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电梯标准,分垂直梯和自动扶梯。其中垂直梯标准参照《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这是根据欧洲1998年修订的标准EN81的第一部分修订的,与其等效。也就是说,目前在垂直梯方面,中国和欧洲的标准是一个版本。
自动扶梯的标准则是参照《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1997》,该国标等效于欧洲1995年修订的标准EN115。研究资料显示,欧洲这一标准自1995年发布以来进行了多次变更。“说中国标准落后国际10年,这是不确切的。”张乐祥说。
据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陈凤旺介绍,欧洲标准化管理委员会(CEN)于2008年5月发布EN115-1∶2008《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该标准于2009年12月实施,也就是说,2009年12月新欧洲标准才取代老的欧洲标准。
陈凤旺称,2008版欧洲标准发布后,电梯标委会于2009年7月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请修订建议,国家标准委于2009年11月下达了修订计划。电梯标委会立即组建该标准编制组并积极组织开展修订工作,于2011年7月初完成报批稿等报批文件,于7月15日上报国家标准委申请报批。新国家标准将于近期发布实施。
照搬国外标准未必适合中国国情
“新国标修改采用2008版欧洲标准,主要技术条款也与之相同。”陈凤旺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然而,多名电梯业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的情况和欧洲差别很大,尤其是公共交通场所,人流量大得多,电梯满载时间长,一味照搬国外做法未必妥当。
7月5日北京地铁扶梯事故发生8小时后,京港地铁新闻发言人杨苓告诉媒体,事故电梯是重型梯,而非一般商场使用的轻型梯。随后,记者查询得知,该电梯为奥的斯513MPE型电梯,属于其产品的“公共交通型”序列。
重型梯、重载梯和公共交通型电梯是不是一个意思?
对此,陈凤旺解释称,GB16899等与自动扶梯相关的国家标准,对“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给出了定义,而“重型扶梯”只是部分人员的一种通俗说法。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要满足的条件是:属于一个公共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出口和入口处)或每周运行时间约140小时,且在任何3小时的间隔内,持续重载时间不少于0.5小时,其载荷应达100%的制动载荷。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工程师饶美婉曾撰文探讨,在国家标准GB 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中,以黑体字的形式规定,地铁车站应采用公共交通型重载自动扶梯。因此,“有必要搞清重载的概念”。
在她看来,梯级宽度、水平梯级数量、大转弯半径等参数,也比一般地区要求要高。
深圳和北京地铁扶梯事故,都是由于驱动链条故障导致扶梯瞬间下滑。饶美婉的文章指出,在使用安全方面,梯级链如果发生断裂,将会造成严重事故。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只规定梯级链的安全系数不小于5,对公交型扶梯没有做特别规定。她认为,对于大运量的重载公交扶梯,提高梯级链的安全系数是很有必要的。香港等一些著名地铁,一般都要求重载公交扶梯梯级链的安全系数不小于8。广州地铁对梯级链的安全系数规定为不小于8。广州地铁运营公司工程师的丁健记得,1998年的广州地铁配置时,地铁梯级链条的安全系数均在9以上。
□原载《中国青年报》 白 雪/文
链接阅读
电梯事故频发
暴露监管落后及维保敷衍了事
7月10日,深圳地铁4号线清湖站的上行扶梯突然发生意外,造成多名乘客受伤。这只是近期频发的电梯安全事故中的一起。此前的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发生电梯事故,致1死30伤;7月7日,上海一部载有十多名乘客的电梯突然从4楼如自由落体般“直坠”底楼……面对这一连串的事故,许多人心里充满疑问:我们的电梯究竟藏了多少安全隐患?
20%左右的增速,维保跟上了吗?
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发生电梯事故40起左右,伤亡40多人,特别是2011年以来电梯事故有上升趋势。“近期地铁等公共设施电梯事故频发,实际上是给快速发展的公共设施建设敲响了安全警钟。”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从东说。数据显示,我国无论是电梯产量还是拥有量,高居全球榜首。
一方面,电梯数量增幅快。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电梯约163万台,且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其中扶梯、客梯增长尤为迅速。
另一方面,大量落后的电梯仍在超期服役。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北京市曾经规定过住宅电梯的寿命年限,一栋楼如果是单梯,使用寿命为15年;如是双梯,使用寿命在18年左右,根据实际状况可以适当延长。
北京市电梯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彭金声说:“当时是三年左右有一次中修,五至六年有一次大修,15或18年要更换电梯,现在这个规定已经很少有人遵守。”
截至2010年底,深圳目前在用电梯已经超过了7万台,仅罗湖就有7000多台商住电梯,同时电梯的保有量还在以每年7000至8000台的速度递增。
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建昌说,这些电梯很大一部分投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运行使用已20多年,型号老旧,使用年限较长,运行中故障频繁。“电梯事故的发生,80%以上的事故还是产生在维保环节,也就是后续的检修保养不到位,这与特种设备的检测、维修、更新等操作规程不规范有关。”北京市电梯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彭金声说。
事故频发背后暴露四大问题
电梯的安全事故频频不断,将一些电梯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上。事故频发背后暴露出哪些深层次问题?
一是生产环节质量控制不严,采购环节极力压低价格。彭金声说,目前国内生产的电梯大部分能够达到国家标准,但电梯行业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产能过剩。一些厂商出了所谓“经济型”电梯,这些经济型电梯与正常的电梯相比,有些功能就被减掉了。例如电梯的“到站钟”声就没有了,本来应该显示“正在维修”的也不显示了,一些功能被简化,价格下来了,隐患也必然增加了。
专家表示,公共设施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设施采购必须按照安全这一标准。通过公开招标降低成本是目前采购环节基本都采取的办法,但前提是中标的产品必须满足相关安全标准,而不能只看谁的价格低。
二是维保环节敷衍了事走过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很多电梯的业主都通过第三方维保商对电梯进行维保,目的就是为了节约成本。例如,如果是厂家维保,一部电梯一年的维保费用为7000元左右,高的甚至达到1万元,而第三方维保商却能将其压缩到3000元左右。
彭金声等专家在调研中了解到,北京某小区中共有7部电梯,每部电梯每月维保费用为300元,7部电梯一个月是2100元,而这点钱都不够给一个合格的维修工开工资,更不用说还要保养更换零件等。
三是监管落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相关负责人11日接受“新华视点”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检测机构对电梯进行检测,参照的是2002年实施的《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这一规程已有近10年历史,有些新的安全隐患出现在检验规程之外。
四是标准针对性不强。广东省电梯技术学会负责人说,我国电梯制造参照欧盟标准,但欧洲的电梯使用频率、客流量和中国有很大差距,造成现行标准难以适应中国国情。
□据新华网 玉明 志勇 立毅 吴俊 梦达/文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从今年8月1日起我国将正式施行一批法律法规。包括针对军人、军队的《烈士褒扬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打击非法使用军车牌号等犯罪的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