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不能苛求微博举报“铁证如山” □赵志疆

攀枝花日报 2011-06-07 19:17 大字

据6月2日《新京报》报道,6月1日下午,一条“列车上疑有人贩子”的微博引起了网上打拐热潮,北京铁路警方接报后立即布警,将两名抱小孩的“嫌疑人”带至派出所调查。经查,二人确为小孩的父母。对于外出途中遇到这样的事,他们感到无奈和“堵心”。事后,发微博的网友删除了该条微博,但因此引发的争议并未平息。

坦白说,在转发那条微博的时候,我也曾犹豫了一会儿,原因很简单:不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担心推波助澜而伤及无辜。但转念一想,对信息作出判断并及时展开调查,是公安部门的职责,网民的参与只是积极提供线索,没什么不妥。于是,数秒钟之后我转发了这条微博。我想,铺天盖地的转发热潮中,多数人都与我有同样的想法,甚至包括最初发这条微博的人。

事情最终被证实为误抓,恐怕是多数参与者始料不及的。往好的方面说,终于令关注此事者松了一口气;往不好的方面说,给一个无辜的家庭平添了几分烦恼。但若因此棒杀网友的参与热情,未免有些打击他们可贵的公共责任意识。

应该明确的是,不少网友的质疑以及在此基础上寻求公安部门查证,并不是武断的决定,更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干预。难道说,公众每一次参与的前提都必须是“铁证如山”?若如此,岂非人人都成了“福尔摩斯”?若要求公众的每一次线索提供都能查证属实,否则就要承担责任,还有多少人敢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

毋庸讳言,对身边可能发生的种种不法行为,多数人没有十足的把握;同样毋庸讳言的是,正是因为担心“惹祸上身”,多数人尽管心存疑虑,却保持沉默。

退一步说,如网友所说“孩子上车一直是撕心裂肺哭”属实。网友之所以产生怀疑,是因为孩子家长的行为有违常理。从这一点来看,此次误抓对孩子家长来说不失为一个小小的教训——对自己的孩子多负点儿责任,也对公共环境多负点儿责任。

这次风波的最大亮点在于,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第一时间参与微博报道,并连续披露事态进展。实际上,也正是因为陈士渠的积极参与,事件真相才得以迅速查清。尽管是一记“乌龙球”,却不失为一次警民互动的成功演练。陈士渠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微博上看到的,我都会安排核查”。这一次,他无疑用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也赋予了微博更现实的意义——如果每一条线索都能得到足够重视,每一种声音都能得到积极反馈,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在这种良性互动的基础上,何必担心网友不明真相的围观?

从网友发布微博,到公安机关介入调查,直至最终水落石出,整个过程不过几个小时,高效的警民互动为诸多网友津津乐道。尽管“情报”有误,但绝不能因此否定网友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不是哪一个具体的网友“伤不起”,而是宝贵的公共责任意识“伤不起”。 

(据6月6日《工人日报》)

新闻推荐

先签就业协议,再拿毕业证书? ——网曝部分高校毕业生“被就业”现象调查

这是位于福州闽侯的福建工程学院(6月8日摄)。大学生毕业季来临,多家网络论坛近期频现高校毕业生“被就业”问题的曝光帖。发帖网民多称,自己所在的高校为“刷高”就业率,无论是否实际就业都要求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