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农村孩子呼唤教育公平

兰州日报 2011-06-28 03:09 大字

日前,就农村新增大学生为何越来越少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对此,记者对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山东英才学院等全国各地30所高校数千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与读者来信强调的问题一致,新增农村大学生总人数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一现象还因大学所在地域、学校综合水平不同有所差异。在一级城市重点大学中,城市学生普遍多于农村学生,而在地处二三级城市的普通大学,农村大学生人数普遍多于城市。

如何使更多的农村学生不因基础教育的落后而错失“升学”、“升好学”的机会?又如何使农村大学生的“大学梦”不打“水漂”?众多教育工作者与记者进行了一场对话。

农村孩子呼唤教育公平

读大学=高风险投资?

长沙市教育局成职教处处长封纪琴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她去农村调研,一位家长向她诉苦,“我儿高考时是家里最紧张的时候,万一孩子考上了,家里就得砸锅卖铁,可不让他上学,不光对不住孩子还对不住列祖列宗啊!”封纪琴没有想到,读书成为农村家庭中“最害怕”的事情。

根据计算,普通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而在记者采访的大学生中,学费更是从3600元-13000元不等。重压之下,众多贫困学生选择在学校做兼职或申请助学贷款,但问题又出现了。不少学生反映,学校的助学金并未真正下放到贫困学生手中。中南民族大学学生李焕然就反映,“助学金落实不到位,本来家境较好的人为了一点金钱而争着要名额。”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大学生显得茫然,逐渐从“天之骄子”渐变为“天之焦子”。

教育不公平是根源

读大学,原本是许多农村孩子“鱼跃龙门”的重要途径,却因“费用高、性价比低、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等原因受到质疑。如何重铸农村青年学生的大学梦,使高等教育更加健康、快速发展、强化教育公平,完善农村基础教育机制、设施是基础。在记者采访的农村大学生中,学历不高、大专毕业为主、教师多用方言讲课、英语教学设施差、现代科技严重匮乏等成为了农村大学生对自己所在农村中小学的普遍评价。

师资力量、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家庭营养条件等方面的不足也是原因。

质量、政策需两手抓

调查采访中,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读大学的性价比相对以往降低。中国石油大学学生海影就道出了当下某些大学教育的尴尬,“当前许多大学并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的大学生,部分大学甚至沦为发文凭的工厂。

如何使教育投资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小投资、大回报”,如何使广大农村孩子的“大学梦”不再虚无缥缈?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尤其是农村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对农村大学生学业、就业、创业上的政策支持,增强农村学生的“大学信心”刻不容缓。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俊兴认为,大学不等于文凭制造工厂。高校首先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厘清培养不同人才的标准。其次要修订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最关键的是,作为教师要有荣誉感、责任感以及对学术的敬畏之心,作为学生则需要求知欲、上进心和踏实的心态。

刘良琨,来自湖南农村,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正准备出国留学。他的大学历程是许多农村孩子梦想,但大部分难以实现的。在面对提高农村大学生综合竞争实力的问题上,刘良琨以自己的实践提出了他的想法:

首先是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农村孩子在成长环境下与城市孩子的差距,减少生活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限制。其次是提高学生尤其是农村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能力,政府、学校、社会应多给予关心和支持,增强农村大学生的竞争力和自信心。再次是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教育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充分挖掘出每个人的天分与潜能,农村孩子也许在知识范围上不如城市孩子,但是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上却并不一定比城市孩子差。

据《光明日报》

新闻推荐

不满动用警力强制拆迁 菲律宾女市长挥拳狠揍警长

据《英国每日邮报》3日报道,菲律宾第三大城市达沃市的女市长日前对当地警长大打出手,因为警长未执行她的暂缓拆除令。 这位女市长名叫莎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