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乳企“红名单”不是“免死金牌” □新华社记者 朱立毅 屈凌燕

攀枝花日报 2011-04-03 19:55 大字

全国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结果2日公布,仅有半数企业过关。这无疑是抬高行业准入门槛、保障乳制品安全的有力之举。但通过审核、被列入“红名单”的乳企并不等于获得了“免死金牌”。企业必须运用高标准生产运营,政府部门的后续监管也还得跟上。

乳制品行业长期存在的企业盲目扩张、奶源争夺乱象,是原奶质量无法保证的重要原因。进行乳品行业审查清理及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把一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拒之门外,减少乳制品企业规模,对食品安全工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食品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一次乳制品行业洗牌“不可能”一劳永逸。从“糊精奶”“尿素奶”,到“三聚氰胺奶”“皮革奶”,问题牛奶屡禁不止,企业造假手段层出不穷。近日备受关注的瘦肉精问题也说明,无良企业目无国法、谋求高额利润铤而走险,监管部门责任不落实、检查手段相对滞后,漏网之鱼仍将不断涌现。

对企业不法行为的监管必须经常化、常态化。食品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看似完善,但屡屡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显示,监管环节不够严密,往往有所疏漏,有的问题甚至在相当严重后才有所察觉。加大食品抽检力度,增强对企业的动态管理,才是堵住“问题食品”的治本之策。

正如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3月31日调研北京乳制品企业时所言,要认真“回头”看,不要因为把关不严留下隐患,对通过重新审核的企业,后续监管一定要跟上。也只有这样,百姓的餐桌才能真正安全。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新闻推荐

刘国材:焦炉“内科医生”

□鹿雯立张连波在新3、4号焦炉上,随时都能看见一个中等身材,体态偏瘦的小伙穿梭在焦炉上,他就是煤化工厂二炼焦作业区白班调火组长刘国材。在二炼焦作业区一提起刘国材,大伙都会亲切的叫他“小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