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套保障房计划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宣布,今年我国将开建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相比2010年的580万套增长70%,其面积大体相当于2010年全年商品房的供应量,创历年之最。
这一计划如何落实?哪些人群会因此收益?将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分赴江西、上海等地进行了调查采访。
住房困难人群
有望梯次享受保障房阳光
“要不是政府建造的廉租房,像我这样的残疾人,一辈子都不敢想能住进这样的房子。”江西赣州市民郭赣英自幼患小儿麻痹症无法行走,10多年前丈夫下岗后,一家三口生活拮据,一直租住在城郊接合部两间狭小的房屋里。2006年搬入市区渡口路廉租房小区后,两室一厅62平方米的房子,每月60多元租金比原来200元便宜了很多。
目前,赣州全市已有1万多户像郭赣英这样的家庭享受了廉租房的阳光。
业内人士分析,1000万套保障房计划的推出表明,国家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决心坚定,步伐疾速。未来几年,中低收入家庭、进城农民工、大学毕业生、棚户区住户和农村危房户等住房困难群体,将根据其住房困难程度和经济承受能力,陆续享受到相应的住房保障。
赣州市委副秘书长廖智斌说,赣州市从2004年起启动廉租房建设,6年来投入财政资金40多亿元建设了数万套保障性住房。如今在赣州,中低收入家庭可申购经济适用房,困难家庭可申请租住廉租房,进城农民工可申购新市民公寓,新毕业大学生可住大学生公寓,征地拆迁农民也普遍“洗脚上楼”住进了楼房。
廖智斌说,从赣州的实践看,按照国家目前的决心和力度,各类“住房困难群体”都将梯次享受“保障房阳光”。
在上海,廉租房保障对象收入标准已五度放宽,人均月收入限额从城镇“低保”线的320元提高到1100元,财产限额从3万元逐步放宽到12万元,在这种收入水平以下的人群已经实现“应保尽保”,目前已超过7万户享受廉租房。经适房的购买对象人均月可支配收入限额也已由2300元放宽至2900元,人均财产限额由7万元放宽至9万元。公租房则不设“收入线”,与上海就业单位签订一定年限工作合同,在上海无自有住房或人均居住面积低于15平方米的均可申请。
持续过热楼市
有望回归理性
90个重点城市监测显示,2010年1到11月,新建商品住房上市面积达3.55亿平方米。1000万套保障房,即使按照每套40平方米计算,其总面积将超过2010年全年新上市商品房。
分析人士指出,保障房新建并陆续投入使用后,由政府主导的保障房将挤入商品房“一股独大”的住宅市场,房地产市场将进入“商品房+保障房”的双轨制时代。
去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不断加强,但房价依然走高。业内人士认为,进入“双轨制时代”,政府保障房成为住宅市场的主要供应源,成为调控市场的有力砝码,这将有效遏制房价持续上涨,促使房地产市场逐渐回归理性。
“十二五”期间,上海计划新建住宅1.3亿平方米,其中保障房约占总面积的50%、套数约占60%,上海市房管局局长刘海生说:“这将使上海的住房保障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指出,在土地供应量和住宅供应量均占六七成左右的保障房,将大大稳定人们对市场的预期并为中低收入人群改善居住条件带来希望,为平抑房价过快上涨创造积极条件,也进一步增强了各方对楼市调控的信心。
中原地产的报告认为,2008年以来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规模以每年倍增的速度扩大,但住建部此次公布2011年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计划建设任务,远远超过此前预期。配合该计划,各省区市也纷纷宣布上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不少省份十二五期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比例占整体供应的60%甚至更高。今后二三年内我国将形成保障房的供应高潮。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说,1000万套计划透露的国家保障房发展信号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但是,在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当下,如何使保障房建设得到落实至关重要。国家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除2010年完成较好外,过去几年全国保障房投资任务完成率只有三分之一,经济适用房开工面积仅占商品房的5%。
“脏乱差小区”减少
将促进社会和谐
“有了合适、稳定的公租房,不仅有踏实感,更有安全感。”从江西赣州来上海打工多年的农民工罗新愈说。几年来,他辗转上海城郊各地换房而租,一些临时居住、群租的小区脏、乱、差,治安条件也不好。2010年底,他和公司的几位员工一同租住了闵行区七宝镇新落成的公租房小区“联明雅苑”。两居室公寓厨卫、电话、宽带、空调等一应俱全,进出都要通过门禁系统,有24小时保安服务,而房租比周边同等条件的商品房要低30%。
“大规模兴建保障性住房,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既可以减少个人家庭'小账'支出,更可增进社会和谐的'大账'”。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说,过去,城市低收入人群和进城农民工大量聚居在棚户区、城中村等“脏乱差”小区,容易滋生社会问题。随着1000万套保障房逐步投入使用,这部分人群有望住进新楼,改善生活条件,有利于增加社区和谐程度。
“保障房不仅满足居住需要,更要提供生活服务。”联明雅苑所在的七宝镇联明村党支部书记杨志荣告诉记者,外来务工人员住进公租房后,社会管理和服务加强了,社会秩序得到了改善。记者在“联明雅苑”看到,小区内设立了便民的超市、餐饮、点心店、副食品商店,一个标准化篮球场已投入使用,乒乓室、图书馆等更多设施正在建设中。
保障房小区会不会成为新的“城市贫民窟”?江西赣州市保障性住房在规划选址时坚持“两个不”:不建在城市边缘偏僻地带,不大面积集中连片,廉租房一般选址在繁华商业街区,与商品房甚至高档住宅“插花”建设。比如赣州中心城区的渡口路廉租房的住户,出门就是电子城、汽车站、大型购物广场等,不但生活方便,而且容易就近找到商业零售、家政服务等工作,使低收入者融入都市生活,与其他社会阶层和谐相处。
赣州廉租房面积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一般在30至60平方米之间,都设计了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和阳台,水、电、气齐全,小区内物业、健身场所完备,周边公共交通及幼儿园、超市、卫生站所配套。与此同时,赣州市还将民政、福利、慈善机构设在廉租房小区,让中低收入者入住保障房后享有公共服务。
□据新华网 林艳兴 叶锋/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红古区“信息小平台”成为党员群众热议的焦点。这个依托手机短信和互联网的组工信息平台,不仅将党建知识及时向党员群众播放,同时还是致富信息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