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7亿元改造黄河北城中村 新建60万平方米安置房 八千村民5年内全部住高楼
【本报讯】 近两年来,随着全省最大旧城区和棚户区庙滩子地区整体改造、省电力调度通讯楼和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开建,黄河北城乡接合部的城中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昨从城关区政府了解到,盐场路街道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已全面开建,届时,包括亭子、盐场堡、草场街、上川等各村社区的近8000名村民将彻底摆脱落后多年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目前已有10栋安置楼的1146户开始分配住房。
据盐场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钱崇麟介绍,自市政府作出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工作部署后,街道将盐场堡和上川、草场街、亭子4个村社区纳入改造范围,4村共有农户2019户7964人,拆迁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还建面积约60万平方米,安置点用地15.27公顷,总投资约17亿元。钱崇麟说,此次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依托庙滩子改造、省电力调度通讯楼、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项目进行建设,村社区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拆迁工作,让村民从内心认识到城中村改造给大家带来的好处,并且通过推选有威望和影响的村民代表向村民做工作的方式,以及公开拆迁各环节的工作等提高拆迁透明度,赢得了广大群众对拆迁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年预计完成拆迁350户共计10.4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10栋共计10.2万平方米的安置楼建设任务,10栋安置楼的1146户住房分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昨天下午,家住上川村的73岁的赵大爷告诉记者,虽说几十年来都生活在农村并已成为一种习惯,但看着旁边多座拔地而起的建筑和开工建设的项目,心里难免觉得生活在城中村有些失落。他说:“我原来以为这辈子恐怕离不开这个村子了,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这个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来在我有生之年也能住上楼房了。”其实与上川情况都差不多的还有亭子、盐场堡和草场街等4个村,生活和居住条件都很差,整个村子全都没有下水,每逢下雨就会出现道路泥泞、房屋进水等各种情况,这种落后的生活条件多年来没有改善。因此,大部分村民都渴望住进新楼房。
说起拆迁安置房的最大好处,那就是小区代替了原始的村落,取暖、消防、照明和下水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记者在当日的采访中还了解到,这里的安置楼还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所有住房都以小套型为主,让村民们能够拥有多套小户型住房,实现有房可租从而增加收入。梁贵湖告诉记者,兰州很多地方的村民早已没有土地,而很多人的收入是靠盖房子收租金,这也是很多地方拆迁难的问题所在。虽然村民们借助城中村改造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实现了住进都市化楼房的愿望,但同时也失去了原有的经济来源,而且还要缴纳水电费、暖气费和物业费等各种费用,所以会导致很多人宁可住平房,也不愿接受拆迁住进高楼。此次开建的安置房项目,街道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因而在进行房屋设计时以小套型为主,这样一来,很多村民都能分配到不止一套住房,而多余出来的可以继续出租,维持家庭的固定收入。据悉,盐场路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自今年开工以来,已有182套住房实现入住,整个项目将在5年内彻底完成竣工。
新闻推荐
有一种生存状态,叫痛并快乐着,我从煤矿工人的身上真真切切体味到了。这是一种敞开的笑,似乎是无忧无虑,心满意足。但脸上厚厚的煤粉,让人感觉到了笑意里的沉重和苦涩。刚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