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了18年咖啡还能喝多久
■ 王石川
近年来,“农民工二代”、“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垄二代”的概念日渐清晰,人们感到改变命运的渠道越来越窄。《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面临困难》,提出一个疑问:穷会成为穷的原因,富会成为富的原因吗?文章感叹,贫富差距加大的趋势日趋严重,“阶层固化”所导致的严峻社会现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再不可漠视。
多年前,一篇名为《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网文,吹皱了亿万网民的心潮。这个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幽幽地说,“从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与你有了天壤之别……考学是我跳出农门唯一的机会。”在奋斗了18年之后,作者终于融入国际化大都市,“我的白领朋友们,如果我是一个初中没毕业就来沪打工的民工,你会和我坐在starbucks(星巴克)一起喝咖啡吗?不会,肯定不会。”
是的,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人生……多年来,这样的励志名言鼓舞了无数贫家子弟不断与命运抗争,然而,如今,这样的成功史似乎越来越像传奇了,取而代之的是阶层固化。
对那些亟须也渴望改变命运的底层人来说,恐怕再也没有比阶层固化更让人沮丧的了。但不得不承认,阶层固化确是事实,这可从无数案例和社会现象中得到佐证,比如,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多。再比如,数字显示,北大农村学生的比例从上世纪50年代的70%降至如今的16.3%。即便是以农学为主的中国农业大学,2007年,农村新生也已跌至31%。农家子弟在就业时也许只能哀叹,“他们有的是背景,我有的只是背影”。
阶层固化无疑很可怕,已引起多方关注和忧思。其实在笔者看来,比阶层固化更可怕的是阶层下流,如果阶层固化,那些奋斗18年终于能喝上咖啡的农家子弟,继续喝咖啡,倒也不错。问题是,在种种因素下,这咖啡不是一直能喝下去的,没准儿今天喝咖啡,明天就得回老家喝白开水。简言之,这涉及阶层下流的命题。本来你千辛万苦成了白领,但在种种因素下,又沦为穷人;本来刚脱离贫穷,过上了还勉强可以的生活,但一场变故让你归于赤贫。
比如,因教(育)返贫。前不久,《南方周末》就报道了高学费和低就业导致返贫的现象:在甘肃会宁,大量农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长期举债供养学生的农村家庭血本无归,“因教返贫”屡见不鲜。在会宁,教育曾是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改变自身命运的惟一通道,也是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立县之本”。如今却发现“教育立县”已遭遇“教育破产”。教育本来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通道,可是反倒成了返贫的催化剂,这真是绝妙的讽刺和悲情的一幕。
更可怕的是,除了教育、医疗之外,中产或白领面临的危机还有很多,比如“一座房子就能消灭一个中产”。再比如,你好不容易买了车,成为有车一族,相关部门就算计你,千方百计地掏你的腰包……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在《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中称:日本代表社会富裕与安定的中产阶级,正在快速消失,约有八成人都在向下流动,M型社会即将成型。这里说的是日本,难道不同样适合中国吗?
(据《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李洪亮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曾说过:“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事实证明,如果预防工作做得好,不少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怎样才能把预防工作做好呢?笔者认为,安全工作要抓好“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