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国家分红年间虽然央企都在不同程度地向国家分红可红
向国家分红
4年间,虽然央企都在不同程度地向国家分红,可红利一点都没有转化为能用于民生开支的公共财政。那么,这些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央企的红利,都转化成什么了?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企业的经营成本,比如说员工的高工资、高福利,还有诸如天价吊灯以及在海外逐利中不计代价的投资成本等,而国家投入的国有资本、赋予央企的垄断地位,并没有换回国民福利的同步增长,向民生分红的目标,最终变成一部分既得利益群体谋求的福利最大化。因此,专家所说的出台红利支出的监管政策性文件是治标之策而非治本之方。如果央企的源头没有得到规范,缺乏有效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对其经营全过程的监督监管,那么,成本虚高、成本内化等隐性的“对内分红”,就会层出不穷,再多的事后监管或分红,都可能填补不了这一“制度黑洞”。
——1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将5个中央部门(单位)和2个企业集团所属共1631户企业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
海归教授的炮轰
制度首先表现为“公众形象”,而海归教授目睹的却是不施粉黛的那个它,说穿了,那是一套潜规则。饶毅和施一公把它当做“科研文化”来探讨,说明他们并没有仅仅把它看作与政府有关的制度设计问题,而是深入到文化层面,他们的态度还是诚恳的。但“公开的秘密”之存在,政府有关部门不可能脱掉干系。在特定文化语境下,“国际通常办法”未必够用,有关部门满足于“国际通常办法”,让“公开的秘密”公开着,是一种行政不作为。既然“公开的秘密”存在着,我知你知他知,有关部门就应采取补救措施。海归教授有中西两种体制经验,有比较有鉴别,他们的观点值得我们洗耳恭听。
——9月3日,北大海归教授饶毅和清华海归教授施一公联合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文,讨论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文章说:“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科技部发言人8日回应说,文章所言“与事实不符”。
“坐牢补偿”
“坐牢补偿”看似荒唐,实则有一定的现实土壤。现行反腐制度与实务当中,对处罚受贿官员注意较多,对行贿者的处理相对较软,导致行贿者容易躲在不为人注意的阴暗角落。因此,一些行贿者恣意妄为,以致出现“坐牢补偿”这样的怪诞举动。打击行贿行为离不开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当前腐败交易不断翻新,“坐牢补偿”正是行贿人与受贿人间的一种“补偿交易”,这对反腐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权力运行监督,从根本上消除或压缩腐败交易的生存空间,才能减少腐败发生。
——浙江省象山县检察机关透露出的怪现象令人吃惊:当地有官员受贿入狱刑满释放后,原行贿人又为其送去高额坐牢“补偿费”。荒唐的“坐牢补偿”敲响了进一步加大打击行贿行为力度的警钟。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 记者从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获悉,重庆涉黑团伙头目陈知益和骨干成员杨全于16日被依法执行死刑。陈知益等20人涉黑案由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