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坚定信念展望“十二五”规划目标市委十一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发言摘登

兰州日报 2010-11-22 04:40 大字

围绕发展目标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杨志武

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就是要准确把握兰州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与协调,切实加快发展的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具体来讲,关键要在思想上做到“三个统一”。

要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意图上来。《建议》明确了今后国家重点发展方向和支持领域,对兰州市来说,重点要在空间拓展、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及民生等重大发展问题上深入挖掘国家政策空间,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和项目,获得国家最大限度的支持。

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委区域发展战略上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编制“十二五”规划这条主线,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上的沟通衔接,争取最大支持,将“中心带动”战略转化为“中心带动”实力。

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再造兰州”战略上来。“再造兰州”事关我们能否抓住国家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能否贯彻落实省委“中心带动”区域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率先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今年国家相继出台的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决策部署,《甘肃省循环经济规划》及进一步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47条《意见》、68条《措施》,为我们实现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外部环境。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再造兰州”战略,立足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统筹速度与效益,集中优势资源,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实施重点突破。

一要提高规划的准确性。编制“十二五”规划一定要与国家和省上“十二五”规划以及相关的专项规划认真衔接,在全面了解国家和全省重点发展领域、重大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按照市委的《建议》要求做好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等方面的对接,使兰州市的发展思路、产业布局、项目申报等符合国家和省上的支持方向,符合兰州市的发展实际。

二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编制“十二五”规划一定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既要立足现有基础,又要着眼未来发展需要,围绕跨越发展,合理测算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科学制定增长速度,充分体现规划的指导作用。

三要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编制“十二五”规划一定要突出项目支撑这个重点。目前已经凝炼出的项目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加大与省上和国家部委的衔接力度,积极争取得到国家和省上的支持。同时,要围绕兰州新区建设和高新区、经济区增容扩区、多元支柱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再凝炼筛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明确发展思路  实现文化事业跨越式发展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王 冰

学习贯彻全委会精神,对兰州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来讲,就是要抓住国办“47条”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和兰州市实施“再造兰州”战略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市情的、科学合理的“十二五”文化改革与发展规划,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具体来讲,就要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换观念,科学规划文化建设。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破除就经济论经济,就文化论文化的观念,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抓民生”的理念,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放到社会经济大产业中去规划、去发展。要结合“再造兰州”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加强调查研究,挖掘文化资源,制定好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二是要推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要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思路,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着力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激发经营性文化单位的发展活力,完善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三是要增投入,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继续发挥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主导作用,逐年增加投入,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公益功能,加快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兰州彩陶馆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步伐,着手新建“兰州音乐厅”、市文化馆和兰州博物馆的整合组建工作。

四是要强龙头,带动文化产业壮大。做大做强以“大梦敦煌”、兰州太平鼓为代表的一批歌舞、影视、戏剧、动漫文化品牌,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龙头企业。要做好文化招商和政策支持,与国内一流的文化制作团队合作,利用他们的平台、资源、市场体系,建立起畅通的产业链,提升兰州文化产业的水平和影响力。

五是要扬特色,焕发文化活力。依托资源分布状况和产业基础,培育具有兰州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构建兰州中心文化产业圈。以百里黄河风情线为重点,建设黄河文化主题公园、华夏始祖园、陇上名人园等若干标志性建筑、雕塑、专题博物馆,深度挖掘黄河铁桥等文化品牌的内涵,形成具有兰州特色的黄河文化品牌形象,打造黄河文化之都。

六是要育人才,提供智力支持。要努力增加文化人才总量,优化文化人才结构,提高文化人才素质。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加强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引进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意产业人才,健全和完善人才评价、选拔、流动和保障机制,努力构建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可以支撑兰州文化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

化解矛盾  维护兰州社会和谐稳定

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  李森洙

全市各级政法机关要把学习贯彻全委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作为谋划和推进工作的有利契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找准切入点、着力点、结合点,深刻领会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牢牢把握加快发展与和谐稳定两大主题,更加积极主动地化解社会矛盾,更加自觉地落实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

一要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大多与民生问题紧密相联,其中不少是由于决策不当或政策不合理、不平衡、不连续直接造成的。因此,作决策、上项目,不仅要进行经济效益评估,看要不要干,而且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看能不能干。要以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领域为重点,建立县区党委、政府和事项主管部门相结合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将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决策、重大活动决定审批的必经环节和前置程序,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要构建“大调解”工作网络。发挥好乡镇(街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平台作用,探索建立部门、企业、行业以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仲裁调解网络,形成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政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做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整合政法、综治、维稳、信访、司法行政等方面力量,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项联动”机制,推行人民调解协议诉前确认机制,形成综合治理的大平台,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三要集中力量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实践证明,90%左右的矛盾纠纷都能被逐级化解,多数在乡(街道)、村(社区)两级就得到及时调解。但剩下10%左右的问题,多是历年积累下来的“骨头案”、“钉子案”和一时难以解决的重大矛盾问题,有些相当棘手,而这些问题往往形成反反复复的越级访、集体访,并引发了不少群体性事件。对这些“骨头案”、“钉子案”,要分级建立台账,逐案明确负责解决的领导、部门和工作目标,力争把大部分解决掉,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

四要积极稳妥地预防和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把工作着力点更多地放在准确掌握社情民意、及时掌握情报信息上,不断健全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对群体性事件做到预知预防、及时有效应对、稳妥科学处置。同时,积极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分级建立舆情分析、应对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占握舆论制高点,夺取话语权,严防别有用心或不明真相的人推波助澜、恶意炒作,引发连锁反应。

“六个再造”力促城关发展新局面

市委常委、城关区委书记  金祥明

实施“再造兰州”战略,是兰州市“十二五”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城关工作的主导要求。按照市委的这一要求,“十二五”时期,做好城关工作,必须坚持“南升北拓、整体推进,项目引领、产业支撑,组团布局、统筹发展,率先跨越、建设首善”的思路,进一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发展空间再造、经济总量再造、城市形象再造、产业形态再造、城市功能再造和生态环境再造“六个再造”的目标,奋力开创城关发展的新局。

南升北拓,整体推进。就是要按照“跳出老区建新区、建设新区带老区,新区抓建设、老区抓提升,局部抓优化、整体促提高”的思路,南岸以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为重点,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800万平方米的旧城改造任务,北岸以三条岭、青白石和九州三个区域为重点,破解土地难题,加快成片开发,力争通过土地整理和扩区,每年开发整理土地10平方公里,到2020年达到100平方公里,开拓发展突间,完善城市形态,再造崭新城关。

项目引领,产业支撑。全力抓好目前已确定的投资额超千亿元的“5515”项目行动计划工程,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文化创新、都市旅游、生态观光、商贸物流等符合城关实际的现代产业,使城关在三五年内新增12处具有兰州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新增7处体现发展前沿水平的城市综合体,新增5-7家集聚现代服务新业态的五星级酒店,成为全市全省最有经济实力、最有发展后劲、最有增长潜能的首善之区。

组团布局、统筹发展。就是要按照“一区两线三组团”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中央商务区、南山北山两线休闲旅游经济带和东部、雁滩、河北三大组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点多线、以线串点、点面结合、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切实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人力资源开发、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实现大突破,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率先跨越、建设首善。全力把城关建成全市乃至全省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特色旅游休闲中心,经济最发达、就业最充分、保障最完善、环境最宜居、社会最安全、教育最优化、文化最繁荣的“一核心四中心七城区”,努力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人居环境“六个方面”率先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使城关占全市的经济份额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力争5年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以上,占全市的份额达到40%左右,在全市、全省跨越发展中争做排头兵,不断把城关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品质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创新机制 为“十二五”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张悌先

实现“十二五”目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关键,要在选干部、配班子,提升领导干部能力上做文章,大力使用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思路、有韧劲、有激情、有贡献、品行好的干部。

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进一步把德放在选人用人的重要位置,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的表现考察使用干部;突出看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二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发挥选人用人的示范导向作用,把实施“再造兰州”战略作为兰州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把选拔干部的重点向新区建设一线倾斜、向基层生产一线倾斜、向民生工程一线倾斜,注重选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十二五”目标态度坚决、实绩突出、能力素质好的干部,注重选拔充满创业激情、勇于开拓创新、敢抓敢管敢负责的干部,注重选拔扎根基层、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干部,切实把最优秀干部选拔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十二五”目标的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上来。

三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意见,突出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统筹推进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民主化、公开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选人用人机制,特别是在初始提名、差额选任、竞争选拔、信息公开、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努力实现开放式选人、制度化管人、公正性用人的目标。

四是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以明年省、市、县和乡镇四级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加强对领导班子配备问题研究,统筹布局各类干部资源。切实选拔一批科学发展意识强、全面发展思路广、协调发展状态好、永续发展潜力大、统筹发展本领高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一把手”岗位上来,努力把全市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带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实现“十二五”目标的坚强领导集体。

五是切实加强干部的考核管理。加大经济发展中涉及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自主创新、环保生态、民生指数、社会稳定等指标的权重,转变单一考核方式,合理设计测评方法,加大考核结果运用,使干部考核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杠杆,使服从服务于实现“十二五”目标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为。同时,坚持从严管理与关心爱护并重,执行干部交流制度,完善干部激励措施,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加大治懒治庸力度,落实从严管理措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做好服务工作 推动兰州率先跨越发展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牟少军

如何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使服务工作更加务实有效,是党委办公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结合分管工作实际,我就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省委全委会议和市委全委会议精神,谈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着力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切实为促进率先跨越发展当好参谋助手。实施“十二五”规划,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特别是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整合利用“智囊”资源,主动做好调查研究,善于将调查掌握的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理性思考和综合提炼,把握发展趋势,探索发展规律,及时为市委决策提出建议,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第二,着力提升综合协调能力,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率先跨越发展的运行机制。落实“十二五”规划,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作为党委的“协调部”,我们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构建高效顺畅的协调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划制度,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协调各方关系,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服务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的各项工作,努力形成全市工作“一盘棋”。

第三,着力提升督查落实能力,努力促进率先跨越发展目标的顺利实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推进兰州率先跨越发展目标顺利实施,必须要把督查落实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我们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健全督查机制,改进督查方式,注重督查实效,协调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抓好督促检查,做到综合性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经常性督查与集中督查相结合,抓督查落实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切实把推动和实现率先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贯彻好落实好。

第四,着力提升信息处理能力,积极搭建服务率先跨越发展的决策信息平台。要紧紧抓住牵动全局的关键点、党委领导的关注点、社会矛盾的突出点、群众意见的集中点,切实履行好信息主渠道职责,不断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强化信息服务功能,为党委决策指挥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特别是要在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信息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增强信息反映的深度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做到,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早发现、早收集、早报告;对网络舆论,善于掌握,及时反馈;对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全力跟进,使党委在把握全局、正确决策,破解难题、化解矛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第五,着力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努力为促进率先跨越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今后,我们将更加强化服务保障作用,按照机关事务管理科学化、运行制度化、服务社会化的目标要求,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机制,切实抓好行政事务和后勤保障,做到高质量办文,高水平办会,高效能办事,高标准管理,努力实现工作保障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浅层服务向深层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多元服务转变,由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转变,由常规服务向常规和应急服务并重转变,切实为全市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真抓实干 为“十二五”提供强有力作风保证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徐 伟

要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上下一心、共谋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要增强赶超意识,进一步深化行政效能建设。我们要从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发展环境、推动科学发展的高度,继续围绕“务实、高效、优质、廉洁”的目标,从解决“六个问题”、抓好“六个规范”入手,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再造审批服务流程,积极开展效能监察,深化自查自纠和明察暗访,提高制度的刚性和约束力。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高效化、精细化、整体化、定型化,推广“一键式”办理模式,最大限度地为基层、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要强化责任意识,不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大力弘扬勇于创新、负重拼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引导党员干部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勇于变革,只争朝夕,不断探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作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充分发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行政服务投诉受理的作用,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严格执行《兰州市机关干部作风建设问责办法》、《兰州市行政效能建设考核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落实责任追究,狠刹不良风气,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党风政风方面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要强化民本意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加大纠风治乱和专项整治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重点加强对惠农政策、社保资金、保障住房、上学就医等基本公共服务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不打折扣,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要坚持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模式,提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整体水平。重视基层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监督。要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纪检干部的作用,履行好监督检查工作职能。坚决纠正少数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作风不实、办事不公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以科技创新引领兰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市委常委、副市长 周丽宁

对兰州来说,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是势在必行的战略任务。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作推进中,建议做到“四个有机结合”、强化“三个支撑体系建设”。“四个有机结合”即坚持政府引导推动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有机结合,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有机结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深化院市院企合作、促进研政产有机结合,坚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升级有机结合。强化“三个支撑体系建设”即要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要建立健全人才支撑体系,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投融资支撑体系。

当前,我们要立足实际,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一是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突破。我们要抓住机遇,按照“近期一地多园,远期相对集中”的发展思路,用5年左右的时间,力争建成以国家级兰州生物产业基地、九州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园、安宁现代中药与生物育种创新孵化园和兰州新区生物产业园组成的“一地三园”专业生物产业聚集区,发挥集聚效应,实现集聚发展,形成关联配套的产业链。到2015年力争基地实现总产值2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85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5%左右,把兰州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成甘肃省和兰州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实现突破。以节能环保、金桥水处理、科近环保、大成真空镀膜等为代表企业,以建设中的国家火炬计划——兰州环保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联合相关企业,形成环保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争取到“十二五”末,营业总收入达到20亿元。

三是信息技术产业实现突破。突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以建设“数字兰州”为平台,以公安系统三台合一和促进“两化”融合为目标,加快研发数字无线接入网系统等信息网络设备,加大通信增值服务、物流网等应用技术的开发应用。

四是新材料产业实现突破。围绕全市主导产业链条的延伸,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大力发展石化、冶金有色、新能源、新型建材、电子功能材料等新材料。石化领域重点发展碳五、TDI、轮胎、塑料加工、工程塑料、高档涂料产业链等。

五是航空航天技术产业实现突破。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10研究所为核心,以在高新区投资3.5亿元在建、承担国家重点航天科研任务的“兰州航天科技园”为基地,以大力发展民品产业为导向,聚合技术关联企业,形成航天技术研发与应用产业集群。紧紧抓住国家大飞机制造工程的机遇,争取国家支持,全力支持万里、长风、兰飞等企业参与国家大飞机制造战略,建设与之配套的碳素、铝合金和高分子材料加工、仪表仪器等部件的科研生产加工基地。

围绕“再造兰州”战略凸显统一战线新作为

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  段英茹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统一战线发挥自身功能优势、服务中心大局创造了广阔空间。全市统一战线要认真贯彻,发挥优势,紧紧围绕实施“再造兰州”战略凸显统一战线新作为。

第一,广泛动员各方力量,为推动“再造兰州”战略实施凝聚强大合力。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全市统一战线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就是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沟通感情、联络友谊、凝聚人心的独特优势,最大范围地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最大限度地把各种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形成推动实施“再造兰州”战略的强大合力。

第二,切实强化服务职能,为推动“再造兰州”战略实施提供强大支持。统一战线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方面,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全市统一战线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谋划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为推动“再造兰州”战略实施提供强大支持。

第三,加大协调关系力度,为推动“再造兰州”战略实施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统一战线具有联系广泛的政治优势,是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积极力量。全市统一战线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就是要着眼于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全面掌握和及时反映统一战线各方面的愿望要求,妥善处理民族、宗教等方面的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因素,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四,进一步推进统一战线科学发展,提升服务“再造兰州”战略实施的层次和水平。统一战线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首先要提高自身科学发展的水平。全市统一战线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就是要不断深化对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未来五年发展方略的新认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着力提高自身把握大局的能力、学习研究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提升服务“再造兰州”战略实施的层次和水平。

提升中心城市形象  加快全市生态环境建设

市委常委、副市长  曹丕玉

当前,全市面临“中心带动”、“再造兰州”和“率先发展”等一系列历史重任。提升中心城市形象,必须重视城市绿化美化;实施“再造兰州”战略,必须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兰州新区,必须生态绿化先行;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推进生态环境一体化。

在全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空间布局上,应该突出中心城区、兰州新区、南北两山、城镇村庄和林缘地区五个重点区域。

一是突出中心城区园林绿化。打造精品亮点,改造提升档次,改善城市形象。要突出黄河风情线建设管理,尽快理顺体制,下决心进行一次清理整顿,结合黄河城区段10个湿地公园为主的景点建设,进一步提升整体档次和品位。力争实现人均公共绿地突破10平米的目标。

二是突出兰州新区生态绿化。要本着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的思路,按照建成样板工程、亮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的要求,根据总体规划,利用大手笔、凝炼大项目、确保大发展、体现大气魄,全力实施好新区环境绿化工程。核心区域要立足高标准、高起点来规划建设园林绿化项目,做到规划上留足空间、建设上超前实施、效果上和谐统一;外围区域要加快规划建设集经济林、生态林、景观林为一体的生态屏障。

三是突出南北两山环境绿化。重点抓好三件事,即巩固提高、扩大面积和管好林地。首先要巩固提高现有58万亩林地,不断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景观效果、提升整体档次;同时要积极着手实施新增42万亩的工程,使绿地面积扩大到100万亩以上;另外要管好林地,加强林政执法,必要时参照城市规划管理办法进行规划和管理,坚决杜绝非法违规乱开发、乱建设行为。

四是突出城镇村庄环境绿化。应该结合新农村建设,突出特色经济林果业发展,进一步抓好农村路、田、渠林网建设,不断加大四旁植树力度,鼓励农民在庄前屋后植树种花,发展庭园林业,壮大林业产业,加快农村绿化美化步伐。

五是突出林缘地区生态绿化。农村绿化的重点要向林缘地区倾斜。“十二五”全市农村要新增林地50万亩,要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就必须依托现有天然林、人工林,从林缘地区向外延伸。同时,要充分利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重点公益林保护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最大限度争任务、争项目、争资金。同时,要依托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新闻推荐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 农大代表甘肃高校参赛获佳绩

【本报讯】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上,代表甘肃高校参赛的甘肃农业大学攀岩队荣获女子团体比赛第八名和个人女子速度赛第八名的优异成绩。这是四川省高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