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宣华华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喷薄而出一个日渐西山的奖项这

攀枝花日报 2010-10-29 21:42 大字

■ 宣华华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喷薄而出。一个日渐西山的奖项,这一次竟然受到网民热议,不知让人高兴还是悲哀。

原来,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项,这才引起了网友对鲁迅文学奖的广泛关注。有网友贴出了车延高诗作中,涉及到徐帆、刘亦菲等女星的作品,这种直白的几近不像诗歌的诗体被网友称作“羊羔体”,是继“梨花体”之后又一“口水诗”的代表。尽管车延高称希望网友更多地了解他的作品,并坦言官员的身份和权力并不能给他带来作品,仍然挡不住“网络暴民”的口水。

事实上,在一个具有“学而优则仕”传统的社会,旧时的“官员”与“作家”集于一体并不稀奇,“红顶作家”受到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双重鼓励。以此观照,身为武汉市纪委书记的车延高,在诗歌创作上取得成就,本来应该是可喜可贺之事。但问题在于,作为一项以公信力为基石并具有官方色彩的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处于连“自证清白”都勉为其难的尴尬下,是否更该对“红顶作家”避嫌呢?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有鉴于文学的主观性极为强烈,评价文学创作“谁比谁写得更好”,非但是一桩“技术活儿”,更是一桩“良心活儿”。尤其是,一旦夹杂了政治、经济等利益考量,连声名卓著的诺贝尔文学奖尚且都会偶失水准,更何况那些几乎已沦为自娱自乐、小众化的文学奖。

特别是,在当下独特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之下,文学市场化、作家商人化愈演愈烈,文学早已踉踉跄跄地跌出了圣殿,连“文学青年”都已成为一个戏谑的头衔,奈何其奖?更悲剧的是,作家越来越富裕,文学却越来越贫困,穷得只剩下一条裤衩。也许,只差最后小小一推,文学就将跌入万丈深渊,遭到大众的隔绝与唾弃。这“最后小小一推”,只怕就是文学撕下最后那条裤衩,赤裸裸地投靠权力。

上述背景下,那些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爱好者,以及远离文学利益诉求的真正读者,自然也会对文学及文学奖采取越来越苛刻、越来越挑剔、越来越警惕的态度,生怕文学迈出近乎自杀的最后一步。于是,当“武汉市纪委书记”头衔出现在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名单之列,对于前述二者来说就构成了莫大的视觉刺激,也激发了他们对于文学的一切爱护之情,并进而形成一股强烈的情绪反弹,这可以视为对“红顶作家”的本能排斥。

很显然,如此一来最受伤的将是文学奖的公信力,动摇其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基石。说得直白些,对于仍在文学旗帜下坚守的大众来说,诸如“鲁迅文学奖”之类的国字号,早已失去了它们应有的公信力。其原因正是在于,这类奖项从来不懂得“避嫌”,不懂得与金钱和权力保持足够的距离,却反而跟它们显得日益亲密无间。正是这种亲密无间,拉大了文学及文学奖与文学大众的距离。

文学沦落,文学奖沉沦,这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莫大的悲哀。文学尚可依赖源源不断的大众去拯救,而文学奖只能走自我救赎之路。作为一条首要的原则,面对“红顶作家”裹挟权力而来,文学奖可以并必须学会“避嫌”,才能重新退守到高高的文学圣殿。

新闻推荐

米易人口普查员干部村官占六成

本报讯(记者林莲)“我们选拔文化素质高、熟悉当地住户情况的干部、村官当人口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就是为了高质高效完成人口普查工作。”米易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王立明近日介绍道。据了解,在开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