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公交枢纽地下通道成地下商场大门 通道无标志 市民被迫横穿马路
10月7日,市民张先生通过本报热线反映了他在西关公交枢纽遇到的情况,“今天早上我在西关看到一个小伙子在过马路的时候被车碰到了,应该没大碍,后来他一直在拍裤子上的土,那个司机碰到了人也没下车就直接开走了。西关十字这儿过马路太危险了,从公交车站到对面商场的路怎么都没有斑马线呢?”记者向张先生解释说,公交枢纽每个调度站附近有地下通道可以通往马路对面。张先生却很吃惊地说:“是吗?我在西关这儿坐车上下班几年了,居然不知道有这种地下通道。”
地下通道无标志,许多市民表示“不清楚有此通道”
上午11点,记者来到位于西关的公交枢纽,看到共有6个公交车调度站点,其中有5个站点的附近设置了地下通道的入口,最西边的一个入口未被开放,其余4个入口中的一个被卖货的摊贩占据了半个门脸。记者看到在入口处的楼梯上摆满了摊贩的货品和杂物。
所有地下通道的入口处均无相关的图文标志,只有入口的楼梯侧墙上印有“地下商场”的字样。记者在其中3个入口的附近观察了10分钟,总共看到5人走入地下通道。记者随机采访了车站附近的10位市民,其中只有4人表示知道有地下通道,其余6人则说“不太清楚”或“不知道”。当记者问那4人是否经常走地下通道时,得到的答复均为“偶尔”。
地下通道按时关闭,便民通道只为商用
一位并不知道有地下通道设置的马女士说:“我每天上下班都要在这边坐车,从来没发现有地下通道啊,每次从这经过,看到这边的大门都是锁着的。我也不知道这里是干嘛的。”记者向调度站工作人员和地下商场的商户询问得知,地下通道的开放时间是早上9时30分—晚上6时30分。记者将开放时间告诉马女士,她无奈地表示:“它开的时候我已经上班了,它关的时候我还没到这儿呢,难怪我一直都不知道呢。”
另一位知晓地下通道的关先生则说:“地下通道里面全是卖包的,不光地方小,味道也难闻。进去了以后呼吸都不顺畅,本来穿个马路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可是绕地下通道要走个一分钟吧,光上下台阶就够受的了。”
记者随后从东边第三个调度站的入口沿着台阶走入地下通道,发现下行的台阶上有一坨一坨的污渍,而进入地下通道后就会闻到一股比较强烈的皮革的味道,在通道内没有任何通风设备,通道的宽度大概五米,两边都是商户的箱包摊位,而可供行人走的宽度不到两个身位。如果有多人同时驻足看包,那么通行会产生不便。记者大概计算了一下时间,从此入口到马路对面的出口需要走45秒。而横穿马路的时间只有不到5秒。
行人被迫横穿马路,过往还需腿脚“麻利”
记者在公交枢纽处观察近半小时,发现市民选择过马路的方式几乎都是直接横穿马路,而且喜欢凑成一队一起过马路,人群中有老年人、孕妇、抱着或领着孩子的成年人,甚至有腿脚并不灵光的残障人士。路过这里的车辆速度往往都不会减速,急刹车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只差半米就会撞到人,记者看到在车流量大的时候行人会被困在车阵中,为了躲避车辆大家不得不在过马路的时候一路小跑。年近80岁的吴大妈刚刚在亲人搀扶下小跑着穿过马路,她一边喘气,一边无奈地说:“这儿过个马路真吓人,眼瞅着一辆大车就开到跟前了,我这老胳膊老腿的也得跟着往对面跑。”经过此处的私家车车主吕先生则摇头叹气地表示:“我开车路过这儿的时候,过一会儿就得刹个车,老有过马路的人突然从边上跑出来,把我吓出一身冷汗。你说这万一出了事故到底是谁的责任?”
新闻推荐
教师传统家访缘何渐行渐远 电子家访流行专家表示传统家访作用无法替代
通讯发达后,家访其实变得更加便捷,一定程度上是加强了家校联系。但是,只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实现家校联系,相当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弱化了情感交流。尤其是对于乡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