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飞行员资质造假还能捂多久

攀枝花日报 2010-09-08 22:08 大字

冯海宁

伊春空难发生后,飞行员能力和资质问题被重新摆上桌面。在最近的民航电视电话会议上,民航局有关人士透露,2008年到2009年,民航局曾在民航系统对飞行人员的资质进行了全面检查,查出来飞行经历不实,甚至飞行经历造假的多达200多人,而在这200多人当中,深圳航空就有103人。

要不是伊春空难引发质疑飞行员能力,恐怕200多个飞行员资质造假的丑闻没有几个人知情。这大概是民航监管拒绝社会监督的一个缩影。显然,监管部门发现飞行员资质造假而不公开,是“家丑不外扬”思想作祟。但“家丑不外扬”,却给民航安全埋下隐患。

飞行员资质造假,固然有飞行员个人人品不端的问题,但同时也暴露出民航部门监管不力的事实。首先,飞行员资质造假与把关不严有很大关系。据报道,伊春空难后,有官员对失事飞机机长能力产生质疑,正在调查是不是存在着资质经历把关不严的问题。事实上,200多个飞行员资质造假,也与资质审核不严有关。

其次,在泛美航校集体造假事发后,监管部门只勒令这85人全部回校补课,补足飞行小时,对造假学校没有进行严厉惩罚。而资质造假的飞行员被发现后,大多被停飞进行重新考核和评估,没有进行更严厉的惩罚。

更为重要的是,民航业缺少社会监督。不久前,因在贵阳机场着陆过程中发生机翼翼尖擦地的严重不安全事件而被停航的华夏航空,媒体调查发现出事后不见航空公司主动公布此事。航空公司不主动披露“家丑”大概就是惯出来的。监管部门不愿公开飞行员资质造假丑闻,出事航空公司不愿公开事故丑闻,其实没有什么两样。

在笔者看来,监管部门不公开飞行员资质造假丑闻,比部分飞行员造假行为后果更为严重。丑闻不公开,不但对民航系统内部警示和教育不够,而且公众难以对民航业进行有效监督。据报道,伊春空难后民航局要求重新进行资质检查,而且不但要求重点检查飞行人员,尤其是机长包括教员,还要检查机务、空管、运行签派等技术人员的资质,但愿这次检查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  (据《扬子晚报》)

新闻推荐

邓海建国务院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在达沃斯论坛上表

邓海建9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某些行业出现垄断是正常的,“如果没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3个石油企业,中国经济早乱了”。随后李解释称,2008年油价高涨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