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遇难香港游客遗体包机离开菲律宾返港
【据新华社电】 香港赴菲律宾处理人质事件的包机25日下午搭载全部遇难者遗体返回香港。
包机于18时11分从马尼拉尼诺伊·阿基诺国际机场起飞。遇难游客家属、8名生还游客、香港特区赴菲律宾工作组成员随机返回香港。
两名在人质事件中获救游客已于24日先期乘民航班机返港。目前,还有3名游客留在马尼拉,其中包括两名在劫持事件中受伤的游客,他们遵医嘱暂时留在马尼拉接受治疗,另有1名重伤游客的旅游团同行家属留下陪伴伤员。
包机起飞前,中菲双方在机场举行了遇难者遗体送行仪式。中国政府赴菲律宾工作组成员、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刘建超及大使馆其他工作人员,菲律宾外交部长罗慕洛等菲律宾政府官员出席仪式,并为遇难者默哀3分钟。
为表达对遇难中国公民的哀悼,菲律宾总统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宣布25日为全国哀悼日,菲公共机构和驻外使领馆降半旗致哀,中国驻菲大使馆同日也降半旗致哀。
相关新闻
无能菲律宾特警七个失误
菲律宾警方没有公开是何原因导致谈判破裂,甚至没有公开在谈判中门多萨开出了什么条件致使警方不能答应。在整个对峙期间,绑匪一开始看似很平静,谈判起初也似有成果,而绑匪也释放了部分人质作为回应。外界由此纷纷质疑菲律宾特警的处理方式。
失误1
谈判时直接拒绝劫匪要求
24日,一名参与多次解救人质行动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广东警务人士向记者表示,感觉菲警方没有将人质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一名反腐败部门的官员曾承诺重新考虑劫匪门多萨的案子。但下午6点,门多萨接到了反腐部门拒绝他复职要求的信件。他随即在车内鸣枪一声表示不满。
点评:在明知挟持者手中有人质的情况下,警方谈判专家应首先明确挟持者的诉求,一旦明确其诉求,就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稳定他的情绪,并伺机对其控制。
失误2
狙击手错失两次良机
警务人士向记者表示,通过电视直播画面和有关媒体报道发现,挟持者在劫持人质10个小时内,有两次走到了大巴车车头处,身体暴露在警方的视野中。“如果狙击手抓住这个时机将其控制,也是能避免更多人质受到伤害。”
点评:在谈判专家与挟持者进行沟通时,布置在周边的狙击手也要把握时机,抓住空档将其击倒。
失误3
警方逮捕其弟 使其情绪失控
警方在傍晚6点左右将门多萨弟弟格雷戈里奥逮捕,这一举动引起门多萨家人的强烈反应,他们企图阻止警方将格雷戈里奥带走,而挟持者门多萨通过电视获知了这一变化,形势开始急转直下。
点评:警务人员表示:“在人质没有安全的情况下,警方的处理方式应该围绕解救人质出发,一旦有任何激怒挟持者的做法,都会导致挟持者向人质开枪泄愤。”
失误4
轻信司机错误信息发动强攻
据报道,菲警方误信旅游大巴司机所说全部人质被杀的消息,缺乏与劫匪深入的沟通,合理地谈判。这一环节的缺失和不足,是导致人质被杀悲剧发生的最重要因素。“从报道来看,这个劫匪并不是想伤害人质,而是把人质当做工具”。据警务人员分析,菲警方采取强攻的重要因素之一或是听到大巴司机所说人质全部被枪杀。
点评:类似重要信息一定要核实,核实的方式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可以与挟持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失误5
装备差 整体感觉山寨
曾参与多次处理公安安全危机的警务人员向记者表示,“强攻时,菲警队员所配装备很简陋,更谈不上什么队形,不像是特警出动该有的水准。”菲特警身上的避弹衣看起来很落后,根本挡不到劫匪所持M16子弹,而部分警员手持普通的M-16突击步枪去营救。
点评:其他人是手枪和防护盾,枪身上也没有战术挂件,整体感觉山寨、不专业。
失误6
强攻一辆大巴车竟需一个小时?
通过电视画面看到,菲律宾警方在开始强攻时表现十分笨拙,无论是用铁锤砸玻璃,还是用绳索拉车门,都非常不专业。昨日有网友在博客上表示,半个小时都打不开门,砸碎玻璃之后又长时间无法进入车厢内,特警围绕着大巴士更是躲躲闪闪,束手无策。菲律宾特警行动迟缓。特警出动,团团围住巴士到最后凶手死亡,警员进入车厢,居然花了一个多钟头的时间。
点评:营救突击没有在第一时间展开,前线指挥官应得到充分授权,如果恐怖分子杀害人质,进攻就立即开始。
失误7
强攻方式过于冒险
菲律宾特警强攻时最多只分为两路展开“砸窗”行动,而且“砸窗”工具采用普通的平头铁锤,效率低下。一名特警在用斧头砸车门时,斧头不慎飞入车内。一些媒体质疑特警砸车窗的目的,也有报道认为特警打爆巴士轮胎使绑匪产生绝望心理。
点评:一般情况下,如果谈判破裂,突击队员在接近劫匪目标后应当立即从多方位突入,而不是在车外等待数小时后用锤子不停地敲打一块玻璃。
据《北京晚报》
新闻推荐
《挟尸要价》作者张轶,近来陷入舆论的漩涡。目前张轶已经躲到了“其他省份的一个城市”,他希望大家都能平静下来等待最终的调查结果……这个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