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河门口的“10分钟生活服务圈”

攀枝花日报 2010-07-06 22:48 大字

■ 本报记者 王南桢 文/图

目前,西区河门口街道北街社区正在辖区范围内打造“社区10分钟生活服务圈”,社区居民在步行10分钟半径范围内就能享受到快捷、便利的基本生活服务。

北街社区有常住人口3800多人,今年将陆续迁入棚户区移民5000余人。

去年底,北街社区居委会提出在辖区范围内打造“10分钟生活服务圈”。他们围绕公共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整合社会资源,为居民配备了居民学校、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爱心超市、体育俱乐部、社区休闲广场、社区巴士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幼儿园等生活服务场所。

同时,社区还成立了环卫保洁服务、家政服务、文明劝导、社区治安巡逻队等5支志愿队伍120人,居民在10分钟内就能享受到方便的基本生活服务。

今年5月1日,社区巴士延伸到和平巷,居民们真正感受到了“10分钟生活服务圈”带来的好处。社区居民王仕学说:“以前乘车要走10多分钟到河门口32路车站乘车,我两个孙子上学不想走那么远去赶车,有时就只有乘坐私人开的‘黑面的\’,我感觉很不安全。今年初,社区经过与公交公司协商,把社区巴士站延伸到和平巷,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乘车,真是太方便了。”

“自从我家附近建起了体育俱乐部,我每天晚上都要去跳舞健身,感觉生活很充实。”6月29日,社区居民林菊华高兴地说。

林菊华一家是从攀煤沉陷区搬到北街社区的移民。她说,以前附近没有娱乐设施,晚上一般出去溜一下马路就回家,路上灰多,而且经常车来车往,极不安全。去年底,她家附近建了一个7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俱乐部,里面有健身器材、篮球、羽毛球等。

林菊华一家走4分钟左右就可到俱乐部。她媳妇杨德芬说:“以前没地方玩,有些居民喜欢打麻将,现在很多居民都爱到俱乐部去玩,打打球、跳跳舞,人都精神多了。”

社区居民王淑群患慢性病3年多,她家原来住在攀煤棚户区,2007年搬到了政府给她分配的安置房。她说,她这病要经常吃药输液,隔几天就要去医院一次,以前跑一趟最近的市二医院单程就得半个小时以上。“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在家门口,到服务站去一趟不到10分钟,很方便。”王淑群满意地说。

记者遇到70多岁的牛大娘,她很有感触地说:“住在这里很方便,人老了病多,去大医院开药还要专门赶车去,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建在楼边坎下,散步就可以去看病了。”

社区居民发现环境在逐渐改变。王仕学指着楼前的社区小广场说:“原来这里是一块厂区空地,有居民搭建的柴棚,还堆了许多垃圾。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社区想方设法拆除柴棚、清理垃圾,建起了社区小广场。每天晚上,周围居民都喜欢到广场上玩耍,休闲健身。”

社区居民郭晓文有肢体残疾,遇到下雨她的关节就要痛,她对整治后农贸市场印象较深。

她说:“我们1983年就住在这里了。原农贸市场条件简陋,地上经常有积水,楼梯处无栏杆,许多买菜的人都在那里摔过跤,我根本不敢去买菜,我下肢本来就没有劲,要是摔一跤可就惨了。现在农贸市场整治好了,卖菜规范,梯子上增设了栏杆,我有时自己去买菜都没问题了。”

“社区的公路扩宽了,还进行了防滑处理;拆除周围的柴火棚,消除了安全隐患。在10分钟内就能享受到基本的生活服务。生活环境好了,人的心情变好了,人与人也和谐了,以前为一点小事都要吵架,现在处处和和美美的。”她丈夫金江云感慨地说。

社区居委会主任张德育说,他们将继续完善辖区生活基础配套设施,解决辖区小学生上学问题;同时开展政务工作下延街道社区标准化建设,采取“同址办公、一站式服务”的工作方式,方便群众办事,为辖区居民营造一个更加优美、整洁、便利的生产、生活环境。

新闻推荐

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就“东垣问题乳粉”等案件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近日,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布了有关问题乳粉案件查处情况,案件是在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顿工作中发现的。据了解,青海省民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