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真”与“不真” “诚”与“不诚” 真情缺席荧屏相亲争议四起

兰州日报 2010-06-02 05:53 大字

2010年的电视荧屏,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作为一档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得到的关注已经远超节目本身。尽管“嘉宾是托儿”“涉嫌抄袭”等争议话题层出不穷,但收视率不跌反涨。明知节目“不诚”的观众为何仍旧不遗余力地追捧?电视相亲节目的火爆折射出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怎样的变化?

《非诚勿扰》领跑综艺节目

江苏卫视相亲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自元月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比节目更火的是嘉宾。“只爱宝马男”的马诺,身家600万元的“富二代”刘云超,“握手费20万”的朱真芳……所谓的“剩男剩女”们一个比一个拜金炫富,一期比一期语出惊人。

制作方坦言,最初策划定位“相亲真人秀”曾担心“中国人性格和表达都偏内向含蓄”,却没想到嘉宾张口就是“请问你有房和车吗?”“你月薪是多少?”……言辞毫无保留,非常直白地表达出来。从好的方面看,这代年轻人真实不虚伪,从另一方面看,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过于物质化。

“《非诚勿扰》是办公室的话题中心。”南京外企职员徐飞对记者说,“节目里年轻人对待婚恋、金钱的态度是很夸张,但里边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影子\’,只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表现得那么明显吧。”

“诚”与“不诚”争议四起

因为屡现“宁愿在宝马里哭泣,也不愿意在单车上微笑”等言论,《非诚勿扰》不断刺激大众的敏感神经,成为关注焦点。和关注同时产生的,是对嘉宾身份的怀疑,对节目价值观的质疑。

到底有多少人是真正为找到另一半而上《非诚勿扰》的?在天涯、猫扑等论坛中,七成左右的网友对真实性表示怀疑。网友们发动“人肉搜索”纷纷爆料,“富二代”刘云超原来只是艺术学校的一名热衷于参加选秀的学生,混血女模特那迪已婚……

对此,节目制片人王刚说:“很多爆料都不属实,我们和上节目嘉宾都是签订协议的,协议声明本人是未婚状态,目前没有男女朋友,如果有假责任自负。”但他也坦言:“我们是在尽所能挑选动机单纯的人,男嘉宾说我有房有车,节目组就到现场拍摄。但如果他存心造假借房子借车,我们显然无法控制。”

“这是一档集合了连续剧和系列剧特点的节目,女嘉宾是连续剧,男嘉宾是系列剧。”在5月初的《非诚勿扰》节目中,主持人孟非的这个比喻,让追问着“真”与“不真”、“诚”与“不诚”的人们感觉有些自讨没趣。而随着节目的热播,越来越多“心知肚明”的观众对真假问题表示并不在意。

不少观众认为,电视节目刺激、好看是关键。《非诚勿扰》把拜金女、富二代、女博士、全职主妇等敏感字眼集于一身,节目“速配”的不可预测性大,刺激强。

有关专家分析,《非诚勿扰》之所以能火,就像电视剧《蜗居》一样,相亲交友只是节目的外在形式,内在却揭示了困扰所有人的现实问题——金钱、房价、婚姻和家庭关系。其超强的现实辐射力才是吸引所有年龄所有阶层受众的原因。

但也有观众认为,节目宣传的是拜金,张扬的是个人主义,炫耀的是富有,追求的是享乐,有悖社会伦理,体现的是社会浮躁,对年轻人的择偶观和价值观更是错误的导向。“虽然我和老婆都很爱看这个节目,但不允许女儿来看,避免一些观点对未成年人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观众张盛说。

资深电视研究学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认为,《非诚勿扰》满足了大众心理需求,节目好看是戏剧的叙事张力在起作用。对于一些嘉宾明显的价值观问题,既不应该做简单的道德批判,也不能任其发展为泛娱乐化和低俗化,这是电视台作为大众媒体必须思考和兼顾的。能否妥善平衡也决定了《非诚勿扰》这类节目的未来。

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抢劫未遂返身来报复三名抢劫者被众人擒获

【本报讯】 6月1日下午,5名盗贼在对一名车主实施抢劫时,车主进行反抗,将盗贼用砖头赶走。但没想到这几名盗贼见抢劫未遂,竟然返回来对车主实施报复,这时闻讯赶到的执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