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一堂课与一本《读书》

兰州日报 2010-06-25 05:43 大字

从培训班教学计划安排表上看,他是仅有的几名党校授课讲师之一。因为,安排授课的老师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副教授。

那天,当他走上讲台,感觉他就像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他的授课风格别具一格,他会让整个教室迅速地沉静下来。

他叫何毅。在他的一堂课上,他讲授的内容是有关领导干部如何不断强化尽职尽责意识。尽管在座的大多数学员并没有走上领导干部岗位,至于我,更是没“戏”。于是,这个话题的展开,能否吸引人,这至少让我产生疑惑。

几乎没有什么铺垫,他的开场白是两个思考题。

思考一:退休意味着什么?

思考二:死亡意味着什么?

这实在出乎我们的预料。望着前面投影显示的这两行有些“刺眼”的字眼,我的下意识告诉自己,这将是一堂有见解有新意的课。

顿时,整个教室显得愈发安静。

何毅说,关于退休,我敢断言,在座的各位,谁都不会去想那一天到来时的感觉是什么滋味,为什么?大家都很年轻,退休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但是,退休又一天天向我们迫近,只是你感觉不出来而已。日本作家井上村树就人生的退休问题写过一本书,提出了退休到底意味着什么。他在书中曾写道:“这是最后一班地铁、意味着我30余年的公务员生涯至此结束……”何毅感慨地说:每当想起这段话,心底就会激起一圈涟漪。

何毅说,关于死亡,更是谁也不愿意想的事情,但它的确是一个人生无法回避的最为现实的问题。然而,弗朗西斯却直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人必先思考怎样死,人才能思考怎样活。”这时,何毅突然提高了嗓门,其实,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扪心自问:你的一生做了些什么,你死而无憾吗?

蓦地,我似有所悟,何毅是不想把他这一堂课讲得乏味无力。换句话说,他是想把大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不走神,在有限的时间里,力求让大家有一些启发。所以,他引入了“退休”和“死亡”这两个关键词作为讲授内容的前置,意在先声夺人。同时,还希望让人在一种自觉状态下融入一些思考。

何毅在最后总结道:人生就是修身的过程,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如何树立正确的“职责观”是尽职尽责的前提,而正确认识职务是尽职尽责的第一要素。

这段看似空洞的话,在我看来,实则是何毅整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

何毅坦承他非常爱看书和上网,故而工作之余绝少有喝酒吃饭之类的应酬,于是,他感觉每一天都很充实,让一切都变得快乐起来。

他说,当下有两本刊物很值得一读,一本是《读书》,一本是《世界博览》,不妨建议大家找来一读。他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在座的如果谁大脑逻辑思维混乱,抓不住问题的要点,还可以看三个月的“四则混合运算”。

我注意到,《读书》是一本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的出版物,月刊。此时,我捧读的是2010年第四期《读书》,它的封面毫无奢华,映透出一股冷静、朴实的气质。翻看内容,正如何毅所言,捧到手里就不愿放下。如拜读《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世界》、《历史视野下的国家与农民》等文后,仿佛引领你沉醉在一个无人打扰的境地,你的思维和意识会被文中的一些鲜明的观点、独到的见解所折服,可谓纷陈杂驳,气象迥异。前者核心内容告诉人们“只有真实的世界才能造福人类”的本质;后者则提出“ 农为邦本,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如此重要”的思想。此外,《非驴非马:陈寅恪的文字意趣一例》、《吕太后的更年期》、《在想象与叙述之间》和《有梦,我们并不孤独》等文,各有千秋,意味各异。

平心而论,品读《读书》不能急,不能躁,要一字一句思其义,品其味,它的风骨绝不同于现今流行的快餐式文化,而《读书》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厚重深刻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指向。当然,快餐式文化的流行也未必不好,也有其产生的土壤及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在我看来,总是显得有些浮滑、轻佻,于风花雪月中多一些虚情假义。而《读书》俨如一杆书林中昂首挺立的大帜,散发出别样的情怀——犹如一捧用心血与汗水酵酿的精神食粮,思辨、拷问、关注、探求,用理性的光芒照亮读者前行的脚步。

捧读手中的《读书》,让一页一页从指尖滑过,便有了一缕相见恨晚的感觉。

谢谢何毅,你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你给我们介绍了一本精致的《读书》。

新闻推荐

公租房 “中国式公屋”能否改变“重购轻租”观念?

能否补足保障房“短板”?“租房的人多了两三成,租金涨了约一成。”上海中原地产闵行区七宝门店的业务员6月24日告诉记者。统计数据显示,当楼市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