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向“生命之梯”致敬 ■ 新华社记者 黎昌政 魏梦佳

攀枝花日报 2009-10-28 09:36 大字

面对江水中挣扎的少年,长江大学10多名“90后”大学生舍生忘死,手拉着手,搭起一张令人肃然起敬的“生命之梯”。两名少年得救了,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年仅19岁的大学生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上世纪80年代,24岁的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张华为救69岁的掏粪老农不幸牺牲,“该不该救”“值不值得”曾引起社会广泛争议。其实无论哪个年代,在救人的英雄看来,值与不值从来都不成其为一个问题,“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因为生命无价,责任无价,良知永恒。

从舍身救人的张华,到广东韶关为救一名少女牺牲的4名男子,再到长江大学的英雄群体,一个个动人事例说明,在生与死的紧要关头,哪有值与不值的斤斤考量?深深植根心底的良知,是刻不容缓的责任与担当,在惊心动魄的一瞬间迸发出无穷的勇气和力量,化成他们不约而同的一致行动,一个个“生命之梯”就此搭成。

“自觉的行动,无怨无悔。”第一位跳入水中的大学生李佳隆表示,今后遇到有人需要帮助,他还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朴素的语言彰显的是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底蕴和善良本能,是以实际行动为“90后”正名。

“90后”曾被认为“依赖性强、缺乏独立能力,以自我为中心、太自私”,是比“80后”更“崩溃的一代”。但从去年奥运火炬海外传递,到汶川地震抗震救灾,“90后”表现出来的良知、坚忍、自强、互助的精神,令人鼓舞。

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薪火不熄。这是一场动人的爱心接力,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起来,担负社会重任,用灿烂如花的年轻生命,书写了生命的瑰丽与伟大。让我们向“生命之梯”致敬!

(新华社武汉10月27日电)

新闻推荐

攀钢总医院党委添措施保目标

进入10月份,攀钢总医院党委在全院医疗工作稳步推进的状态下,进一步增添措施配合行政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医院实现全年奋斗目标。一是抓好年末维稳和职工教育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