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不只是老人节
重阳节早在1989年已被官方钦定为老人节,并称其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盖因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且秋季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之故。如此丰富的想象,愚人只能叹服。愚以为此举完全违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通有二:?
其一、“久久”之意虽可解为岁久长寿之意,难道不能解为新婚夫妇长长久久,热恋情人久久同心,儿童少年久久平安,海外游子久久思乡吗?何必取狭义而舍广义,将一个好端端的万人共享的重阳佳节搞的老态龙钟。
其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早在唐代就为重阳佳节赋予了新义,至今深入人心。每过重阳离乡在外的游子皆免不了月下独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吟罢免不了泪湿面颊。多么具有丰富内涵且充满传统意味的节日呀。
试想,作为老人节,青年学子有没有强烈的参与欲望?即便有参与欲望会不会被同伴学友暗地饥笑为未老先衰?难怪传统节日青年人越来越不爱参与了,春节成了老头节,端午成了老婆节,重阳成了老人节。青年们只好崇洋媚外地去过西方的情人、平安、愚人,魔鬼之类的节日去了。
试想在如今这个打工潮、移民潮的时代,离乡背井的打工族需要不需要他们的节日?移居海外的海外华人需要不需要他们的节日,常年出差奔波的旅人需要不需要他们的节日?他们都是老年人吗?为什么要剥夺他们唯一关乎思乡的节日呢?
再进一步思考,如果将打工族、移民族、旅奔族作为重阳佳节的重点对象,将重阳节定为游子节,是不是更具有时代感,是不是更具传统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味道呢?
看看“保卫端午”事件。“江陵端午祭”被韩国成功申遗,中国终于有人喊出“保卫端午”的口号。然而这之前,我们做了什么呢?我们果真守护住了端午节的精神内涵了么?
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恰恰让人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尴尬境地。重阳节的“变味”就好比在一碗香喷喷的米饭里突然发现了个苍蝇,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新闻推荐
被朋友形容为最重情的陈琳,其实也被情伤得最重。她短暂的一生中有过两段婚姻,但是都没有开出好结果。 1994年,陈琳与北京音乐人沈永革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