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蹈实现对家国情怀的镌刻
《骑兵》由著名舞蹈编导何燕敏主创完成,其父亲及叔父都是骑兵团战士。自小的耳濡目染与积淀,都化作何燕敏在艺术创作中的喷薄力量以及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何燕敏曾表示,尽管其父亲有着戎马一生的光辉历史,但很少向她提及战争惨烈的细节,恰恰是这种刻意的回避,使她愈发想表达和理解,对于这段历史的共情与追溯。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更是期待以舞蹈的形式表达对英雄的纪念,先辈的缅怀,实现对时光的镌刻。
何燕敏作为一位蒙古族舞蹈编导,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民族舞蹈,如《顶碗舞》《盛装舞》《向天歌》《吉祥颂》等。在《骑兵》中,不论是民族风格的舞段,还是军事战斗的场景,编导都非常巧妙地完成了生活形象向舞台形象的转换。剧中,骑兵生活细节,尤其如驯马的片段,是基于编导拥有着大量的生活经验和对战马有着一定熟悉程度而创作出来的。编导坚持不用大型木偶来仿制马的形象,坚决地选择用人来表现,不使用常规马舞步态,把战士与战马隐蔽、训练、行军、战斗、冲锋等多种态势及千军万马、一往无前的动态特征大胆表达,这一尝试反而构成了让人意料之外的艺术表达。
在舞剧《骑兵》中,家国情怀是作品意义呈现的最终落脚点。在第一幕《男儿归》中,舞台使用了空间上的分割,在舞台上创造出了两个时空,展现出了男主角朝鲁被日本军欺辱反抗的画面,也因此他迫切地想要回到家乡。第三幕《从军别》,编导运用了非常具有动态冲击力的表现手法向观众呈现了朝鲁驯服烈马尕腊的场景,朝鲁、尕腊一起驰骋在草原上,朝鲁凭借自己的能力将尕腊驯服,最后女主角珊丹将自己的定情信物以及驯服尕腊的器物一起交给了朝鲁。在最开始得知朝鲁要去前线参军的时候,珊丹非常不舍,但在和爱人的依依惜别之后她接受了朝鲁即将奔赴前线的事实。这两个舞段展现了当时人们为了和平宁可牺牲自我的家国情怀。第四幕《战马情》中,朝鲁带领着骑兵们与尕腊带领的战马们在战场上厮杀,他们从高高的舞台上跳起呐喊着挥舞着战刀,却又在下一秒隐入舞台前端,这让观众更直接强烈地感受到骑兵们对于日本军来袭的愤怒以及保护家园的决心。第五幕《英雄泪》中讲述深陷敌方阵营的骑兵团遭遇到了重创,骑兵团损失惨重,但仍然英勇杀敌,哪怕牺牲也在所不惜。待硝烟散去,一个洁白的担架出现在舞台上,一个又一个逝去的战士,在担架的后面出现,挣扎着宛若活过来一般,最后却又痛苦不堪地倒下……这两幕在情节上的安排,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内心,让人潸然泪下感同身受,同时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新闻推荐
据外媒报道,日本此前修改法律,规定个人必须有持弩证才能保有弩弓。据日本警察厅统计,自今年6月日本新修订的《刀枪管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