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读懂鲁迅
□雪 樱
深夜时分,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颇有感触,“爸爸经常以高价向一些穷人买东西,即使是他不需要的东西。有时候就是他习惯了多付点钱。我对他这个行为有点担心,所以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爸爸回答,‘这是包裹着尊严的慈善,孩子。’”
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身边的一些小事。有些衣着精致的人买东西时斤斤计较,却在餐厅吃饭时点满桌子吃不完,好像用浪费来显示自己的场面;也有的人扶贫慰暖时追求镜头效应,必须站在C位,好像以高高在上衬托自己的爱心。或许有人会说,现在做点好事太难了,场面大了被人说“抢风头”,太低调了又被人误解以为“有想法”。由此,我想起鲁迅的一段独白:“……例如我自己罢,给一个毫不相干的女子做了一篇信札集的序,人们就说她是我的小姨;绍介一点科学的文艺理论,人们就说得了苏联的卢布。亲戚和金钱,在目下的中国,关系也真是大,事实给与了教训,人们看惯了,以为人人都脱不了这关系,原也无足深怪的。”
人情社会,每个中国人都绕不开人情的纠缠;同样,置身关系网络,谁也无法摆脱他人的盯视或误读。这些,归根结底是人性的探究,是博爱与真诚的体现。当年,在日本弘文学院时,鲁迅曾提出“三问”: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今天,这“三问”依然犹在耳畔,拷问灵魂,那一刻,我突然读懂鲁迅,读懂他弃医从文、创作小说、连载杂文、创办杂志、翻译著作的价值选择,读懂他曲笔之下埋藏的“惊雷”,读懂他沉默如金的巨大的宽容。
所谓宽容,不是简单的包容,而是骨子里的悲悯、眼睛里的慈悲、笔端下的正义、行动里的情怀。即使腹背受敌、双面夹击,他也不改其战斗姿态,即使多次避难、险些丧命,他也不改赤子之心,这是鲁迅先生最伟大之处。有三件小事,令我印象深刻。当年,他在两级师范教化学时,发生过一场“血案”。“他在教室试验氢气燃烧,因为忘记携带火柴了,故于出去时告诉学生勿动收好了的氢气瓶,以免混入空气,在燃烧时炸裂。但是取火柴回来一点火,居然爆发了;等到手里的血溅满了白的西装硬袖和点名薄时,他发见前两行只留着空位:这里的学生,想来是趁他出去时放进空气之后移下去的,都避在后面了。”受学生欺侮而炸破双手,鲁迅选择不追究,这与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似乎截然相反,与那个“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斗士好像判若两人,其实,这恰恰体现出他的宽容。
很多人曾向鲁迅致信求教,在给青年人李雾城的回信中,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他木刻作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烟筒上没有烟呢?又,刻劳动者而头小臂粗,务须十分留心,勿使看者有‘畸形’之感,一有,便成为讽刺他只有暴力而无智识了。”另一个叫颜黎民的人与他素不相识,写信索要书和照片,鲁迅予之,提问求教,鲁迅亦详细答复。然而,他署的是假名,鲁迅说道,“末了,我要通知你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你把自己的名字涂改了,会写错自己名字的人,是很少的,所以这是告诉了我所署的是假名。”试想,倘若此事发生在某网络大V身上,是不是就会引发一场互相怒怼的口水大战呢?可见,鲁迅对青年人的爱护,有着太多的宽厚和真情。就像景宋所说,“辛勤的农夫,会因为孺子弃饭满地而不耕作的吗?”
还有一件小事,是鲁迅从东京前往仙台,付了人力车资,买了火车票后,发现兜里只剩下两角银币和两枚铜板。想到学费由公使馆已经直寄到学校,他又买了两角钱的香烟塞到口袋里。然而,车到某站,乘客一拥而上,车内已无空座,鲁迅见有个老妇人上来,立马起身让座。老妇人很是感谢,与他热络攀谈,并送上一大包咸煎饼。鲁迅不见外,大口吃了起来,顿觉有些口渴,到了某站便唤买茶,突然想起囊中尽空,只好与卖茶人支吾一声,含糊过去。老妇人闻声,以为他来不及买,车到了第二站,急忙为他唤茶,鲁迅极力推辞,她还是买了一壶茶送给他,鲁迅一饮而尽。想想,那个口渴难耐的鲁迅不顾仪容,捧起一碗碗茶仰脖而尽,交付出一只空碗的样子,着实可爱,又豪迈。这就是鲁迅的真实样子,有些冒险,毫不虚伪。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东京12月21日电日本政府20日敲定的2020财年(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财政预算案显示,防卫预算实现连续8年增长,再创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