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西印象:“干净,干净,还是干净”
“干净”,这是我对日本最深的印象。
8月初,我去日本关西地区自由行,在京都、大阪、神户、奈良等4座城市玩了8天。尽管此前因为工作的缘故,也跑了大半个中国,但这还是我第一次出国,自然对他国风情,抱有热烈的期待。
之前就知道,日本的垃圾分类做得特别好;常听从日本回来的朋友说,日本是个非常干净的国家。
这些“传闻”,等我到了日本,才变得真切起来。一尘不染的天空,整洁干净的街道,停放有序的车辆,洗刷一新的建筑。大街小巷里很少会有纸屑或果皮的“影子”;热门景区中更是难见到易拉罐或垃圾袋被丢弃。
在日本,室外的公共垃圾桶实在是太少了。有时候走上半个小时,也找不到一个。即使有,每个垃圾桶的颜色也都不一样,上面还标注着不同的图片,分别对应着废纸、塑料、瓶子以及其他。分类分得这么细,以至于每次我要扔垃圾时,总会小心翼翼,怕扔错了地方。
这还算是简单的。据说日本家庭垃圾分类才是严苛到“变态”的程度,可以大致分为7类,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粗大垃圾、不可回收垃圾、4种家电和临时性大量垃圾。有的城市甚至精细到60多种,光纸的分类就有很多种,纸还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投放也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比如,每周一可以扔可燃性垃圾;每周二可以扔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每周三扔废报纸、纸壳等资源垃圾……至于星期六、星期天,对不起,周末以及公众假日不能扔垃圾,请自己存放在家中。而像大家电、家具等物品,必须专门致电“大型垃圾接受中心”,预约申请并另外付费。
如此繁琐细致的垃圾分类流程,如何能让近1.3亿的日本人严格地遵守呢?法律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日本关于垃圾分类的法律条文之多、量刑之重,堪称世界之最。
日本的法律规定,在马路边乱扔垃圾被“抓现行”,会被处以10万日元罚款(折合人民币6140元左右);在垃圾收集区乱扔垃圾,将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1万元)而且日本法律规定公民有举报胡乱丢弃废弃物者的义务。如此“严刑峻法”下,试问谁还敢乱扔垃圾呢?
此外,日本的垃圾分类做得如此之好,还源于从从幼儿园就开始的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垃圾处理厂。这使得日本人从小耳濡目染,垃圾分类意识成为近乎“本能”的事情。
将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日本也因此成为了世界资源环境循环利用的典范国家。就连东京的成田机场、台场等地都是用垃圾填海而成的。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环境问题上,日本也是有过沉重教训的。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水俣病和疼痛病;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排放的垃圾总量与工业废弃物也大量增加,甲基汞和金属镉带来的有害垃圾成为公害。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立法机构痛定思痛,相继出台和修改了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对垃圾分类及处理进行规范;关于垃圾分类的教育才深入到学校、家庭、社区的每一个环节。久久为功,才形塑了日本垃圾分类如今的模样。
新闻推荐
《老后破产》系列节目播出后,NHK节目组立即收到大量反馈,高龄者将自己的人生与节目受访者对照重叠,更多的是四五十岁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