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说:我不知道 就千万别说:我怎么知道?

成都商报 2018-05-26 02:39 大字

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建议,我立马点击了“收藏”。但其实,收不收藏这条微博,这个建议也牢牢印在我心里了。

那就是:想要好好聊天,就尽量别用反问句。在日常生活中,反问句一出,效果往往不亚于在对方心里引爆一包炸药。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火只是阴燃,但毕竟是造成了伤害和不快。

不信,你自己在心里模拟几个类似的问答试试?

名词解释

反问句

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嗯,确定不是反感?)。

虽说无知者无畏,但无知者也要面子

我觉得所有反问句里,最伤人的一个句型,就是“你连这个(东西/地方)都不知道吗?”虽说无知者无畏,但没人说无知者不要面子。

当年读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时,后面的情节对我触动其实很微弱,没有同感或共鸣,只觉得主人公很傻很不值,但小说开头第一句话,我觉得真是太有道理了。

那句话这样写的:“当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最开始读到这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但因为觉得自己也没啥优越条件,并没特别在意,但是越咀嚼,就越觉得简直是为人处世的真理法则之一。

比如回到那个反问句,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啊。

这个时髦的餐厅你去过,但别人未必,哪怕是和你经济条件差不多的,也未必;或者那个小众的旅游景点你去过,但别人未必;那个流行的日本药妆品牌你和很多朋友都用,但总有人没听说过。

何况现在各种“小而美”“小众高冷”的东西和旅游地点满天飞,个个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却又有一大堆人争着买单的目标,你觉得你在自己关注的公号上已经看到十遍了,但一定会有人确实没看到过啊。

就说个我自己的例子吧,我也算是比较喜欢旅游的人了,国内外也去过不少地方,但在“乌镇戏剧节”成为文艺人士扎堆的热词之前,我真的不晓得那里。

恰好我有个朋友,是真正资深的旅游爱好者,因为她是自由职业,时间安排灵活,走过的地方至少是我两倍,就算没去过的地方,只要有意思,她几乎也都晓得。

应该是在三年前吧,2015年的乌镇戏剧节前,和她还有其他几个朋友一起吃饭聊天时,她眉飞色舞说起自己要去乌镇看话剧,朋友们啧啧羡慕一阵后,我想到大家都那么熟了,不用假装,就直率地冒了一句:“乌镇在哪儿啊?”

那个朋友真诚地惊呆了,用看智障的眼神看着我说:“你连乌镇都不知道啊!”

虽然自认为是个心比较大的人,但那一刻我还是无法抵制从心底涌上来的羞愤感,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哎呀是啊,我这种孤陋寡闻的人咋可能知道乌镇呢!不可能跟你比嘛!”

饶是我极力控制情绪,依然能从自己发热的脸颊上感知:我的脸一定是涨得通红,桌上有说有笑的气氛一时冷凝得出水。

饭局草草散场。当晚回到家,看到她在微信上很诚恳地留言道歉,我也谅解了她。但从那之后,我就特别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用这个句式。再无知的问题,也要云淡风轻地回答。(Gigi)

一连串从怒火中喷涌出的反问 终于让他哑口无言

自认为是个性格温和的人,青春期都没怎么叛逆就过来了。

但是自从谈了一个性格有点儿轴、自以为是的男友之后,我发现自己心里的戾气越来越重,因为他真的太爱用反问句了!

至今都记得今年情人节,我们去南门一家新开不久的大商场逛吃逛吃。中途我想找洗手间,因为之前我们只在元旦来过一次,我也没在那儿上过洗手间,而那家商场的洗手间标志和电梯的标志很像,都是男女两个小人人并排在一起的图案,只在细节上略有不同,于是我走到了电梯间,茫然四顾。

这时男友手往前一指,发话了,“那不是吗?你连洗手间的标志都认不出来啊?这两个图案不一样的嘛?”

本来就窝火的我登时炸了毛:“不一样吗?不一样吗?明明就是很像好不好!”

他翻了个白眼,我继续语气凌厉地数落他以及这家商场一分多钟时间,心想如果他敢还嘴我就不逛了回家。

他选择了让步,没反驳我什么。等我从洗手间出来,心情恢复了一些,就打算去楼下喝杯咖啡休息一下。

走到一楼,看到一家装修得很清爽高级的咖啡厅,我更满意了:“哇,这家店不错嘛!”男友又接了话:“是啊,上次我们来的时候就开了,你没注意到吗?”

我停下脚步,盯住他的眼睛,冷冷地说:“没有。你上次跟谁来的?”

终于轮到他茫然了:“跟你啊!你不记得了吗?”

我继续淡定回答:“不记得了,我觉得我没来过。要不然,我怎么可能连洗手间都找不到呢?你说呢?难道不是吗?!”

这一连串从怒火中喷涌出的反问,终于让他哑口无言。(雪花糖)

反问句可用来叹息和警示 其余的情况不适合

前天早上,我在幼儿园的公告群里请假,说带小朋友去看下鼻炎。

我是早就关注了医院的微信公号,绑定了就诊卡,预约了那天的号,还是第1号。就诊真心方便:直接按时间去,大约8点半到,去了直奔相应诊室,给医生出示就诊卡的二维码,下一个就给看,几下看完了出来,立刻微信缴纳药费,接着就直奔相应的窗口取药。

前后大约也就花了十多分钟。

把孩子送回幼儿园,回到单位上班,没多久,家长群里一个妈妈加我微信,原来她女儿、也是我儿子的好朋友,也被鼻炎困扰了一段时间。我们交流了一下各自孩子的鼻炎症状后,她说打算自己也去医院看一下。

我说好啊,还是看下医生比较放心,“而且现在微信预约还挺方便的……”接着说了下我十几分钟看完病的事,“所以只要不是很紧急的小毛病,预约最省时间精力。”

对方竟然完全不知道还可以微信预约的事,情不自禁说:“啊!我每次都是直接去现场挂号,好傻。”

我非常理解那种心情,并且清楚地知道,这种时候绝对绝对不要说什么“是啊你不知道吗,早就可以微信挂号了”之类的蠢话,而是详细给她讲了下大约如何微信挂号的方式,很热心的语气,对方也很高兴地说谢谢谢谢。

个人总结:适合反问句的情况,应该是叹息和警示为主,且应该有对方完全理解的上下文铺垫,比如“哪个母亲会愿意孩子受苦呢?”或“最新规定你还不晓得吗?遭了要挨惨!”只要你的心态是为了对方着想和着急,对方会感受到诚意与善意的。(明子)

新闻推荐

如果爱是灰烬你是否还愿意奔向那火焰

□钱欢青陈丹青《纽约琐记》里写印象派的巴齐耶:“一切开始的时候,是最好的时光。”人生如此:我们穷尽一辈子时时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