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佛系青年”是片面而可笑的误读

黄山日报 2017-12-26 14:55 大字
舒圣祥

意外走红的“佛系青年”这个热词,为2017年的岁末,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有人讥讽,有人调侃,有人担忧,有人劝诫……可是,所谓“佛系青年”,也许并非真实存在的概念,而只是为了标签而标签。

“佛系”一词最早源自日本某杂志。日本的“佛系男子”,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放在第一位,所有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嫌谈恋爱太麻烦,不想在上面费神费时间,也不想交什么女朋友,和女生在一起会感觉很累。至于这些看似“无欲无求”背后的大背景,则是日本长期显示出的一种低欲望社会——没有干劲,没有梦想,没有欲望。

国内自媒体把这个词借来,其实已经完全不是原来的意义了。借用这个符号,讲的却是一种怎样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口头禅包括:都行,可以,没关系。进一步引申解读下,那就是:遇事没主见,做事没原则,干事没胆略,是非没立场,一切安于现状、安于平庸、顺其自然的态度。

说实话,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把事情看淡一些,并不全是坏事,有人天天想着干大事发大财,也有人只想平平淡淡过一生。日本社会的低欲望,是普遍的社会现象,甚至呈现出群体颓废的特征,在他们看来,连结婚生孩子都是件麻烦事。而在我们这里,所谓“佛系青年”,除了某种新潮的自我标榜与自我调侃,并没有太多值得忧虑的地方,也完全不必过度解读过多担心。

实际上,“佛系青年”本身就是一种调侃,而非正儿八经的概念。既没经过任何社会调查,也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撑,更没有明确的界定。所以,在“佛系青年”之后,什么儒系、法系、道系……纷纷冒了出来,只要愿意,网上的这项造词运动肯定还会继续下去,什么妖魔鬼怪系都会有的。“宅文化”“二次元”“小确幸”“丧文化”……年轻化的网络造词其实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或许它们击中了年轻人心中某个点,或许流行的背后必有其心理认同,但是请放心,每一代人眼中,关于下一代可能是“垮掉的一代”的忧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可也从来没有实现过。社会一直都在发展进步,而且速度快到惊人,这充分证明年轻人想必他们的上一辈,不是更弱而是更强。

只不过,时代仿佛传染了哈姆雷特的忧郁。从“佛系青年”概念的流行,一部分人立马就能想象出不求进取、丧失原则、碌碌无为的可悲的下一代形象。所以急切,所以愤怒,所以不安。殊不知,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生活方式,每代人也都有每代人的迷惘。但时代进步的车轮却永不会停歇,好比80年代所担忧的“人生的路为何越走越窄”,其实只在个体忧患意识中被放大到时代背景下投影。

自媒体的发展似乎势不可挡且有一发不可收拾之感,“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第一批90后已经离婚了”……只看标题,90后一代仿佛一无是处。但是请注意到一点,世界归根到底会交接到他们手中,他们是社会历史发展进程里不可或缺的一代。所以,多给年轻人一些包容,多给年轻人一些慰藉,多给年轻人一些勉励,哪怕他们在某些方面,确实和我们有些不一样,也是很正常的,真没必要给他们乱贴标签、划分门第。

一个时期以来,代代都有“垮掉的一代”的声音,却代代从未垮过,所谓的90后“佛系青年”,说得重一点,如果不是对这一代人的“污名”,那也算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罢了。就像曾被过分担忧的80后一样,他们已经或终将成为我们社会不可小觑的中坚力量。

新闻推荐

要警惕日本

日本政府22日批准2018财年政府财政预算案,其中防卫预算连续第6年增长,并连续第3年超过5万亿日元(100日元约合5.8元人民币)。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华社前驻东京记者张焕利在接受本网采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