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华社记者起底日本“黑导游” 九个中国团导游只有一个合法

南国早报 2017-05-22 16:15 大字
日本的美景、美食、商品,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关注和热捧。 新华社发

端午假期准备出国旅游?那您可要注意了:有一类人,自称是你的“可靠同胞”,明着向你提供“优质导游服务”,实际并没有导游资格,暗暗变着花样坑你的钱。等你回过神来,他们立马变脸,各种狡辩。

这些国外“黑导游”有哪些宰客套路?他们来自哪里、因何兴起、怎样与监管者“过招”、内部如何组织?请看新华社记者在邻国日本调查的情况

1 正规中文导游稀缺

在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中,赴日中国旅游团的游客们与导游吵起来。游客们说导游把保健品称作药,诱导大家买;导游辩称,他说的是“药监局专卖的保健品”。

这种争执并非个例。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这些旅游团可能碰上了“黑导游”。

随着近年来日元贬值,赴日游逐渐成为国人出境游的重要选择。在访日中国游客猛增的背景下,日本的中文导游数量却远远未能跟上。

在日本,外语导游和律师、医生一样,都需经过国家级考试,取得正规外语导游(“通译案内士”)资格。除精通外语,这些导游还必须熟知相关的日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需通过笔试、口试等多个环节考核。日本首都圈以外的地区,通过资格认证的中文导游十分稀缺。

截至2016年底,日本全国拥有该资格的导游仅有约两万人,其中英语导游占67.8%,而需求高涨的中文导游仅占12%。九州地区7个县内,取得资格的中文导游仅有一百余人。

2 “黑导游”形成利益链

记者日前在东京银座商业区询问了9名带中国旅游团的导游,结果只有1人持有资格证。而据日本有关机构估计,目前在日本接待中国游客的导游有数千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无证导游”。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日本旅游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在日本,地接社接到团单后通常会与导游头头、业内俗称“大哥”的人联系,以一团两万到三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00元到1800元)的价格委托给“大哥”,再由“大哥”分配给“小弟”。而这些“小弟”中绝大多数没有正规外语导游资格,仅接受过短期“陪团员”培训后就匆忙上岗。

有“黑导游”透露,在日本干3个月,就可以捞到3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8万元)的收入。

据了解,由于正规中文导游的稀缺,日本政府计划放宽限制,允许没有资格认证的人提供导游服务,以填补导游缺口。而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反而会导致“无良导游”增加,影响游客体验。

3 转换身份逃避监管

在日本,“黑导游”的“盈利模式”跟国内差不多,都是路上洗脑,消费提成。

日本《外语导游法》明确规定,除志愿者外,不持有外语导游资格的人不得从事旅游景点讲解等导游工作。该法还规定,导游不得向顾客推销商品或强制游客前往景点或商店;禁止导游以任何名义拿回扣,违者将被逮捕。

但“黑导游”们也有对策:在无人监管的大巴上对游客大肆推销洗脑,到达景点时就装成普通随团陪同,不讲解。这让很多日本调查员无从追究。

和国内不太一样的是,“黑导游”们的忽悠手法“因地制宜”。比如“提前铺垫”:“日本的物价在哪里都几乎一样,这是观光厅定的。买东西去哪里都一样,所以不用拘泥于在哪家店买。”

再比如“神吹日货”:“日本人开发了新一代化妆品,世界上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这种化妆品只有日本有,因为绝对不会出口。”这些纯属瞎掰的话一路猛灌,引诱游客冲动消费。

4 报“填坑团”难免挨宰

日本游为何会出现如此乱象?业内人士解释说,这首先是由于恶性竞争,日本地接社纷纷压低接待中国旅游团的价格,甚至以亏本价接团。

例如,有旅行社推出“日本黄金旅游线5晚6天”的旅游产品,从东京到京都、大坂的旅游项目,报价只有人民币3000多元,远远低于实际所需费用。这种团被业内称为“填坑团”或“赌团”。旅行社要做生意盈利,当然不希望亏本,所以这种团里的“坑”或者说亏本部分,旅行社就要想办法从游客身上找补回来,并实现盈利。这就让导游诱导游客高价购物成为近乎必然的选择。

有导游告诉记者:“报了填坑团,想不挨宰几乎不可能。”

中国驻日大使馆提醒中国游客,在日本旅游购物时,对于导游的劝导、商家的宣传和口头承诺,要保持应有的警惕,勿听信其夸大宣传。尤其莫将保健食品当药品购买,在购买保健品前,应做好功课,通过各种渠道充分了解产品的价格、功效,做到心中有数、理性消费。如已购买高价保健品需退货的游客,请通过领队与商家协商。

如游客在日本旅游发生纠纷,可拨打12301向国内旅游监督部门投诉。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修改宪法安倍恐难一手遮天

自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本月初发表希望在2020年完成修宪的计划以来,日本执政党自民党不断加快推进修宪的步伐。但近日来,自民党内一些重要人物相继对安倍修宪计划提出异议,同时党内出现派别重组动向。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