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如何留住 天空一片蓝?

四川政协报 2016-11-17 00:00 大字

重度霾、黄色预警、继续加重……连续几天,一个个与“霾”相关的字眼刺激着广大成都市民的神经。面对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不少人已经从前些年的唉声抱怨到如今的“淡然自若”。而越来越多人清晨出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戴上口罩。

“霾”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防治?从相关解释来看,霾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利的气象条件、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烧煤等。从以上解释不难看出,除了不利的气象条件外,污染物排放是形成霾的主要原因。面对这次连日的雾霾天气,成都市在治理方式上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督促重点排污企业采取限产、减排,城市主城区减少或停止土石方作业,对货车、运渣车等大型车辆实行限时、限区域通行等。措施虽好,但记者认为,治霾是一项长期性工程,既需要短期内的重拳治理,更需要建立长效的防治体系,这才是留住天空一片蓝的关键所在。

国外的一些治霾经验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就确立了相关法律,如“预测污染物对居民健康的危害是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和履行的义务”“只要污染危害超限的既成事实成立,即使无过失,也应承担赔偿责任”。意大利针对排放污染物严重的汽车征收重税,并长期设置“绿色周日”活动。

治霾应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防治机制,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抓住污染源头。只有在排放源上保证达标,空气质量才会有保障。在此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需要严格按照相应标准对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进行监管,督促排放物的每一项指标都达标。同时,要打破雾霾防治仅是临时性、区域性监测的状态,逐步建立起跨区域、常态化的监测机制,真正实现区域间有效联防联控。

□本报记者 王天雨

新闻推荐

无人救护机

日本计划今年秋季开始试验利用无人机向急病患者投送药品和急救设备,为患者争取更多宝贵时间。《读卖新闻》报道,该系统面向患急性全身过敏或心脏病发作等疾病的患者,对拨打急救电话的智能手机进行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