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面对新教材—— 三标指引 深备浅教 □苏 腾

右江日报 2016-09-07 00:00 大字

 

教育部组织编写和审定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七年级教科书在这个金秋翩然而至,在耳目一新和欣喜若狂之后,我陷入深深地思考——如何有效开发利用?

一遍又一遍翻阅整本书,熟悉而陌生,更惊喜地发现,以往许多语文教师都拿捏不准的教学目标定位和语法的回归,于是渐渐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分享与同仁们一起探索。

一、“三标”定位,有的放矢

在以往的教材中,语文教科书都没有一个编者明确的教学目标,光一个《教学大纲》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纲领性指导,然后就交由语文教师们自己结合课程标准摸索每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所以就出现同一篇文章,因为不同的老师教,就有五花八门的教学目标。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文本开发利用的有效性深有力度,但也有好标新立异的偏差,如韩军对朱自清《背影》的“死亡意识”解读,我深感远离初中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学术探索层次了。名师尚且如此,新教师对每篇课文的教学定位更会模糊,感觉摸不着边际。

从教育部编审的这本教科书体例结构看,专家们真的不遗余力地真做教育了。大到整本书的教学目标定位、单元目标定位,小到具体的每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定位都非常地清楚明确,可以一改以往“群魔乱舞”的局面。当然,我想,专家们这样处理教材旨在明确教材的有效开发利用,相当于一个药品的“说明书”,也给教师们暗示一个方向——创造性有效使用和开发教材。叶圣陶先生在《关于探讨教材教法的几点想法》中鼓励教师们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老师的善于运用。”张志公在《张志公文集》中也说:“教师不是纯然处于被动状态使用教材,而是能动的使用它。……教材最终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使用它。”

二、深备浅教,分步达标

语文教师要深度备课,才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任由自己与学生思想碰撞而不卡壳,也才能于宽度和深度上给以学生引导,从而把厚重的教学任务于轻松的活动中达成。

深度备课其实就是教师带上一桶水,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一滴水的问题。语文教师应树立文本三种意识:教材定位,文本定位,活动定位。审视这本教材,教材定位和文本定位已经很明确,教材定位在专家们对教材的解读中,文本定位则展示于每篇课文的“预习”板块上。遵循教材编审专家们给出的定位来探索教学活动定位,很容易走上正途。

至于要达成教材和文本定位的目标,教师们则要深度备好目标主问题的分问题和教学策略。如朱自清《春》的教材定位是:维度一,人文主题的人与自然;维度二,语文要素的朗读;维度三,语文要素的阅读策略(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把握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概括文章中心,发挥联想想象)。教材定位是学习朗读,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汉字之美。文本定位是朗读,背诵,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比喻。而活动定位则由教师们围绕达成这些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有教师为实现想象画面这个目标,采用学生读完课文后,给学生回忆文章内容来画画并给画提名,活动轻松而又富有想象成分。

日本佐藤学在其《静悄悄的革命》书中强调:“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即是让那种与物与教材对话,与学生与教师对话,与自我与自身对话的学习成为教学中心。”所以,在这本教材中树立活动定位意识,将会给语文课堂教学营造轻松活跃气氛,对达成教学目标大有裨益。

另外,王荣生教授论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根据教材中文本的不同功能,分类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对语文教学目标达成也深有帮助。如《春》教材定位目标下的品味语言只讲比喻,其实品味语言方法不止比喻,可以采用王荣生教授教材分类依据文本定位分散学习来处理,今天学习一个知识点或者一种能力,明天学习一个知识点或者一种能力,经过几次消化和训练的分步达标慢进教学,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会得到逐步巩固和质的飞跃。

三、一些思考

叶圣陶说:“教科书好比一张旅行的路程单,你要熟识那些地方,就必须亲自到那些地方去旅行,而不能单单记住一张路程单。”这提醒语文教师对待教材必须树立一种观念:用教材教语文,同时也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至于如何创造性使用,就需要语文教师呕心沥血去探索研究。

新闻推荐

靖西:金锅节里促和谐

一大清早,小区里的人们就开始烹饪聚餐菜肴。男女老少一同进餐,开怀畅饮,一派和谐的景象。让人垂涎欲滴的菜肴。排好桌椅,准备上菜啦。妇女们洗菜、摘菜,做好烹饪菜肴的前期工作。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二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