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商界志士吴炳荣

北海日报 2016-08-31 00:00 大字

我们常常听长辈讲祖父吴炳荣的故事,从而知道他是一位为北海作了许多贡献的、受人们尊敬的人。

祖父吴炳荣是北海松表岭人,出生于一个穷苦家庭,因无钱读书,是个文盲,苦难伴随他度过童年。成人之后,他以弹棉花为生,后来到北海经商,由于聪明能干,经营有方,诚信待人,为人善良,逐渐致富,家业渐增:在珠海西路建双联体三层高楼,开设“吴胜隆号”,经营日用陶器、铁镬等炊具;有幽雅僻静的别墅吴家园(现在的第二人民医院内),那时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秘密活动的地方;在高德七星江畔投巨资创建吴园缸厂(现今高德陶器厂,已停业)年产缸、煲、钵8万多种,并担任北海第一、二任商会会长。

祖父富了,不忘劳苦大众,扶贫济民,做了许多有益于民生的事。

当时,北海医疗卫生条件极差,缺医少药,诊所不多,医生水平有限,人们有病难以及时诊治,特别是恶性传染病暴发流行,会令很多人丧生。鉴于此,吴炳荣带头发起捐款,与有志之士一起,组织筹建了北海第一所中医院——爱群医院(现市中医院的前身)。他还跟一名民间治眼病老中医,学了一手治眼病方法,慢慢累积经验,成为一个中医眼科专家。许多患者慕名而来求诊,他每天工作虽然很忙,但经常免费诊病,还经常赠药给穷人。

看到北海当时文化教育落后的状态,吴炳荣又捐款,带头发起筹建合浦一中(现北海中学的前身),使北海教育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此外,他还参与筹建北海第一所汽车公司、第一所电话所、第一所供电局等。

吴炳荣还是一个抗日勇士。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海组织了青年抗日救国会,因当局软弱,后改为民众抗敌后援会,以中共党员庞继业等三人组成常委,吴炳荣为委员之一,会址设在商会内,以商会作掩护,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9年11月,日军发动“桂南战役”,侵占了北海,当局驻军准备在弃守之前实行焦土政策,发给每家每户一大桶火水油,只待一声令下了。此时,吴炳荣挺身而出,与有志之士一起,奔走呼号,唤起民众,与当局力争,迫使当局放弃了焦土政策。

吴炳荣为抗日保家,在北海的历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

1941年3月3日凌晨二时,天气阴冷,下着蒙蒙细雨,居民大多在睡梦中,突然听到有人呼喊:“快走啊!鬼子打来啦!”很多人冒着寒冷,拖男带女向四处乡村逃离。家人催促吴炳荣快走,他俨然拒绝:“我要留下来,看鬼子能把我怎么样,最多不就是一死吗?我与北海共存亡!”吴炳荣留下来,组织商会管辖的地方武装队抗日、防盗和除奸。

日本兵侵占北海之后,大肆掠夺民间钱财。他们还强迫百姓做苦役,摧毁民房,焚烧船只,犯下了滔天罪行。日本兵了解到吴炳荣在当地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想利用他,但吴炳荣不为所动。有一天,几个日本兵闯入吴家,面对着这些日本兵,吴炳荣怒斥他们。日本兵盛怒之下,用刺刀向吴炳荣腹部刺去,幸好仅刺断了一条腰带。但由于激怒成疾,一直病卧不起,于1941年含恨辞世。

作为吴炳荣的后人,祖父那些抗日、保家、爱民的事迹,让我们感到无限光荣和自豪。

新闻推荐

生命的姿态

我与木渔结识于新散文论坛,我喜欢他不事雕琢的写作。诸如《祖父和他的五尺》、《乡贤张治中》及《祖母的三河》等,文字拙朴、不事张扬,却又有一股独特的韵味在文字间弥漫,引人驻足、流连、品味再三。...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商界志士吴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