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 | 美貌比才华更稀缺
[摘要]古往今来,才华的标准相对统一,而美貌却各有千秋。时势造得了才华,不一定造得了美貌。这是因为美貌的标准随着时代的迁移、种族的差异而千差万别,才使得公认的美貌,稀缺
古往今来,才华的标准相对统一,而美貌却各有千秋。时势造得了才华,不一定造得了美貌。这是因为美貌的标准随着时代的迁移、种族的差异而千差万别,才使得公认的美貌,稀缺、不世出。
文 / 李惠华(微信公众号:青眼)
大三在深圳实习时,有一次和已经毕业并留在深圳的学长学姐们联欢。和我坐在一块的是一位学姐。不记得名字了,只记得她长发飘飘,身材高挑,声音轻柔。我问学姐,马上大四了,是应该先找工作还是继续读研?能力重要还是学历重要?
学姐看我一脸真诚,徐徐回答:“能力也好,学历也好,哪怕是才华,到处都找得到,但是有时候外表才能让你脱颖而出。”她话音一落,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像是明明要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课却带了一本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书,凌乱得手足无措。
现在想起来,才貌俱佳的学姐之所以道出“美貌比才华更重要”的世俗观点,而不是读书人自恃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是出于呵护学妹们的真诚愿望。不过,“重要”一词本来就带有主观意愿,譬如说有些公司更看重才华,而有些公司更看重外表。而不同的公司,对才华和外表的取舍自然也不一样。但是如果说“美貌比才华更稀缺”,是不是更站得住脚。
因为稀缺或者不稀缺是一种客观存在,少或者多,与重要无关。而美貌之所以比才华更稀缺,是因为古往今来,才华的标准相对统一,而美貌却各有千秋。
譬如说,一首诗、一幅画、一篇文章、一部小说,凡能流传至今并登上经典之列的,它于今天的人们所产生的共鸣一定不亚于它诞生的那个时代。当然,生前潦倒,身后出名,这样的遭遇屡见不鲜,但是正如同时势造英雄,古今中外,几乎每个时代每个领域都会诞生不少有才华的人物。或者说,因为才华唤醒的是人类共通的爱恨情仇,所以凡能让人在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的作品,无论哪个时代哪个民族,就可以称得上是有才华的。
可是,时势造得了才华,不一定造得了美貌。这是因为美貌的标准随着时代的迁移、种族的差异而千差万别,才使得公认的美貌,稀缺、不世出。
在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贵族女性的传统妆容是把眉毛刮掉,牙齿涂黑,脸上抹层厚厚的白粉,并以此为美。这种美,不用说令当时第一次敲开日本大门的美国人深感震惊与惶恐,恐怕连同时代同为东亚国家的清朝开明人士也会大惑不解。这种震撼与疑惑,就好比在中国传统审美观里从眼睛到鼻子到嘴巴怎么样都跟美貌无缘的模特吕燕,竟然在世界超模大赛拿到亚军,一度让中国大众怀疑外国人是否参照迪斯尼卡通片花木兰的形象来评判中国人的外貌。
日本大河剧剧照
等到1914年日本政府正式废除贵族女性刮掉眉毛、涂黑牙齿的习俗后,日本人的审美标准已从小眼细眉长脸变成圆眼圆脸粗黑眉。事实上,从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日本人的审美开始向欧美人靠近,譬如同时期的资生堂海报女郎在外貌和妆容上明显西化,大眼,脸庞开阔,鼻梁挺拔,仿似西方时尚女性。而进入二十世纪6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崛起,日本的审美观又重新回到东方古典美之中。
1935年欧莱雅Ambre Solaire防晒油
即便是在统领世界审美潮流的西方,审美标准也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变化。在20世纪前,西方审美还是以肤白、端庄、温婉来衡量女性,无论是当时的香皂、护肤品还是香水广告,均是彼时良家妇女行为规范之引导。而到了20世纪三十年代,健康肤色和健美身材开始成为当时都市女性追求个性的方式之一。及至1935年欧莱雅推出第一款防晒油,妮维雅也趁势推出晒黑霜,去海边度假晒日光浴,成为欧洲女性最时髦的爱好,而拥有小麦色、古铜色的肌肤才能称得上是有时尚感的美女。这其中,女性获得经济独立以及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行功不可没。
1937年妮维雅晒黑霜
所以,美貌是有时代性,“没有绝对的美貌,只有时代的美貌”。
不过,电视媒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反而使得世界人民在半个世纪以来在审美上越来越趋同了。也就是,作为美貌的标杆,无论好莱坞明星还是中日韩明星,妆容、穿着甚至姿态都在慢慢靠拢,大有产生大一统的审美世界标准之势,而近年来崛起的整容业又加速了这一趋势。从这个层面上看,科学的进步与技术的革新,使得美貌不再稀缺,而是可以造出来,甚至可以定制。
这么一来,我们对美貌的评判倒有沦为“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危险了。但是,从人类追求个性、向往多姿多彩的天性出发,难道不是“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而在如何展现华夏民族悠久而独立的审美观上,中国化妆品产业其实大有可为。
为喜欢化妆品和化妆品圈子的人
提供知识、见识和谈资
新闻推荐
bnt新闻讯“玲珑曲线”、“S线条”是形容好身材的最佳词语。因此,也有来越多的女性在为拥有玲珑有致的身材而努力。但是“玲珑有致”这一词语同样适用于肌肤。无论从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