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盐源纯手工米粉飘香悠远 坚守传统之味

凉山城市新报 2014-10-16 19:25 大字

手工制作米粉。 口感劲道的手工米粉。 分成馒头大小的米团在锅里煮至八九成熟。

随着时代的发展,米粉的传统制作过程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流水线生产,虽然增加了产量,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而在盐源,有一家米粉店,一直坚持用原始工序制作米粉,坚守着传统的味道。

天然美味 色、香、味俱全

早就听闻过盐源肥肠粉的大名,我们赶到时早已座无虚席,只能和别的顾客拼桌。

这家店只卖手工肥肠粉,如此单一的选择,正好将纯正的味道发挥到极致。点餐是“几加几”模式,比如我们所点的“8+5”,指的是8块的小碗米粉外加5块的肥肠。

肥肠粉装在一个大铁钵里,份量十足。米粉颜色纯白,约有筷子粗,肥肠切成细条状。已经放入了葱花和豆瓣,颜色有红有绿,分外好看。桌上放有花椒面等佐料任君添加,搅拌均匀后,便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

米粉口感软糯,轻轻一口便可咬断,虽然有些粗,但很容易入味。肥肠也很香,让人忍不住细细品味。老板娘余明蓉介绍说,店里每天会卖出两百斤大米做出来的米粉。

原料新鲜 现做现卖

好奇手工米粉的制作过程,便钻到厨房里一探究竟。老板和伙计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每天凌晨4点,大伙就起床了。去菜市场买回新鲜的骨头和肥肠,骨头用来熬汤,肥肠用来做哨子。

虽然只是米粉,但手工粉却工艺复杂,“大米要头天晚上就泡起,第二天才好打了用。”余明蓉说,每天一早,将泡好的大米打烂沥干后,加入淀粉一起揉。揉米团可是个功夫活,店里负责这项工作的师傅就有两个。

揉好的米团搓成长条后分成馒头大小的块状,分好的“馒头”被丢进一口大锅里用猛火煮。十多分钟后,米团八九成熟后捞起沥干。冒着热气的米团又被放在的案板上,师傅趁着热气将它们揉成一整块。揉米团的师傅介绍,这样的方式能保证米粉的口感和韧性。

搓成圆柱状的米团,每个有2到3斤,它们被放在“手工压粉机”上直接压成米粉。

厨房里大锅上架着“手工压粉机”,几副铁架上架着一块横木,木头中段是一个类似于筛子的部位,正是它将一个个米团削成一根根米粉。

师傅将揉好的米团,放在横木中段固定好位置后,再慢慢将另一根木头压下,随着木头从上端压下,一根根粉条落入下面的大锅中。一个米团压好后,再放入另一个米团,如此反复,大锅里也煮满了米粉,师傅边加清水边煮,在他有条不紊的动作之间,厨房里已经是米香四溢。

压好的米粉煮2、3分钟后,再捞起放入旁边的大盆,盆里是冰凉的清水,米粉先烫一下,再放凉,更是增添了劲道。大盆旁边是一口大灶,开水在灶上大锅里翻滚。烫粉的师傅正在忙碌着,顾客点餐后,先将手工做好的米粉放入锅中烫一下,然后捞起放入钵中,加上嫩滑的肥肠做哨子,再淋上一勺醇香的骨头汤,最后放入豆瓣、葱花、花椒、盐、味精佐味。

手工制作 坚守传统

坚持手工制作是这家老字号米粉店不变的传统,余明蓉的父辈做了20年的手工米粉,她接手这家店也有9年的时间,生意一直都很好。

余明蓉说,手工肥肠粉之所以受欢迎,首先是米粉纯手工制作,给人一种地道和踏实的感觉,再者喜欢吃肥肠粉的人也不在少数,手工制作的米粉,外加肥肠做哨子,想不受推崇都难。

店里的“手工压粉机”,是父辈们传下来的宝贝。横架在大锅上的横木,是专门从缅甸买回来的柚木。在机械加工大行其道的今天,这家老字号仍然坚持出产最传统的手工米粉,因为有一些东西,需要人们去坚守。

对于盐源人来说,早餐来一碗手工肥肠粉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味蕾的需要,更多的还带着一种幸福的味道。

新闻推荐

缅甸北部重燃战火 大量民众逃入云南避难

缅甸渺瓦底网站9日发布消息称,果敢同盟军当日攻入果敢首府老街,与缅甸国防军发生冲突。报道称,缅甸国防军得到线报对老街进行搜查时,与果敢同盟军在老街西北部爆发2次冲突,在西南部某村庄爆发1次冲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