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本能思维优势拖了今人的后腿
人类的思维在进化过程中,摸索出了三个快捷方法——轻信、控制感、一致性。在老祖宗那里,谁轻信、谁追求控制感和一致性,谁就有生存优势。但是在当下,谁有怀疑精神、谁能独立思考和自我批判,谁才有生存优势。我们生活在现代世界,我们要和本能作战,我们需要全新的生存策略。
很多人相信“阴谋论”,比如说,艾滋病毒是美国人研发出来祸害世界的武器,9·11事件是美国政府自导自演的,共济会正在控制世界等等。
我是不相信阴谋论的。为什么?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协作网络,任何一个阴谋都会引发别人(甚至同伙)的反应,而这些反应是不可预期、无法控制的。所以,阴谋会有,但是一个由很多人来策划、要针对很多人、还要持续很长时间的阴谋,在这么复杂的协作网络中是不可能的。
阴谋论不靠谱,为什么这么多人相信阴谋论、传播阴谋论?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的一篇文章《为什么阴谋论如此盛行?》,很有启发。
国内网上曾经流行一份文件《美国中情局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大意是,美国中情局一直在策划怎么用物质引诱和败坏我们的青年人,毁掉他们的刻苦耐劳精神;怎么用电影、书籍来影响他们的价值观;怎么暗地里运送武器给我们的敌人等等。
彭凯平到美国留学的时候,特意去查了一下,发现这个所谓“中情局十条诫令”不仅都是谣言,还有好多版本,而且还是美国人首创的。只不过在美国的版本里,那个搞阴谋的是苏联。很多美国人相信,美国现在色情泛滥、传统道德崩溃、年轻人不信宗教等等,都是因为苏联人搞的渗透。
阴谋论盛行的原因得回到人类的心理机制上去解释。
首先,这是进化的结果。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在非洲大草原上捕猎的原始人,路过一片草丛,突然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那可能是一条致命的蛇,也可能是一只在捕猎的狮子,也可能只是一阵风。你不知道,那么你该怎么办?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掉头就跑,还是镇定自若等着看明白了再说?当然是跑啊。假设我们的老祖宗有两种人:一种人,凡事都要搞个明白才行动;另一种人,很容易轻信一件事。前一种人早就被野兽吃掉了,很难留下后代。我们现代人其实都是那些“轻易就相信一件事”的老祖宗的后代,所以我们的基因里都带有这种轻信的特质。那绝大多数人相信阴谋论,听风就是雨,有什么奇怪的呢?连马克思都说,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轻信。
第二个心理上的原因是我们需要对外在环境的控制感。当面对未知情境、充满不安全感时,我们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直觉,对陌生情境进行解释,然后就觉得这个未知已经被自己掌控了。然而这不是真正的控制,只是“控制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我们面对信息缺失的不安。就像作家巴特勒说的:“从不充分的前提中推断出充分的结论,这种艺术就是人生。”比如,天为什么下雨啊?古人会说,因为天上有个神仙,天不下雨,我们就搞个仪式敬奉他来求雨。有了这个解释,就获得了“控制感”。
第三个心理上的原因就是我们需要一个一致性的认识系统,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需要逻辑自洽。我们希望世界是依照我们的信仰、理念、态度、经验、预期来运转的,如果现实和我们的预期不一致,很多人不是改变自己的认识,而是改变外在的证据,甚至自我欺骗,来使它符合预期。比如有个大师告诉你,每天烧香磕头就能发财。有人信了,磕了一年的头,却还是没发财,他会怀疑这个大师吗?很难!因为怀疑大师会导致他的认知失调,那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大师或者自己会给一个符合一致性原理的解释,就是“心不诚”啊。这个解释他会坦然接受,不仅接受还会巩固他对大师的信仰。为什么我生活得悲催、他人生活得幸福,找不到原因就说是前世行好或者作孽了;好心无好报、祸害活千年,无法接受这个后果,就推说来世会有天堂、地狱……
相信阴谋论,也是类似的原因。人们为什么会相信“中情局十条诫令”?因为它与我们对国际局势的想象是一致的,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嘛。阴谋论正是由于这样的心理基础,所以我们乐于相信它、谈论它。
阴谋论的三个心理基础根植于我们的基因,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人类的思维在进化过程中摸索出了三个快捷方法来应对——轻信、控制感、一致性。这套办法原本是人类能够存活至今的强大武器。换句话说,只要真相的复杂性超出了人类的理解能力,这套古老的武器就会被启用,阴谋论就永远有市场。然而现代化对我们的最大挑战,就是现代生活与传统大相径庭了,如果我们继续按照进化形成的本能来生活,就无法适应现代化。在老祖宗那里好用的东西,往往是我们这代人要抛弃的东西。
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明白为什么科学思维多么难能可贵,因为科学思维方式就是阴谋论思维方式的反面。
在老祖宗那里,谁轻信、谁追求控制感和一致性,谁就有生存优势。但是在当下,谁有怀疑精神、谁能独立思考和自我批判,谁才有生存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文明不是传统文明的延伸和发展,它其实是一个180度的大逆转。
说到这儿,有一个新问题出现了。按照科学思维方式,我总不能什么都自己去研究、什么都批判吧?我们只是普通人,怎么判别一个信息该信还是不该信呢?这里介绍一套我自己的方法。第一,看信息源头。比如一个重大新闻,如果是正规通讯社和大机构发的,就倾向于信。如果是一个养生文、鸡汤文的微信公众号发的,则倾向于不信。第二,看传播者的情感浓度。如果传播者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一个观点,而不是陈述一个事实,那就要小心了。他讲观点的情感浓度越高,就越可能扭曲事实。有人说过,一篇文章可不可信,就看里面感叹号的数量。感叹号越多,什么“不转不是中国人!”“震惊!”这样的表述越多,就越不可信。第三,交叉认证。要看这个重大新闻,是来自于单一信息源头,还是来自于多样化的信息源头。如果信息源多,就倾向于相信。
以上可以总结为四句话: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生活在现代世界。我们要和本能作战。我们需要全新的生存策略。(摘自罗辑思维 作者冯启娜)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电“看图找规律”是人们常面临的问题,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有这方面能力,可通过视觉线索学习抽象规则。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网络学术刊物《科学公共图书馆·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