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战争中的文明之光 ——评长篇小说《北鸢》

淮河早报 2016-12-16 00:00 大字

祝 勇

我喜欢具有东方气质和古典精神的作品,葛亮的上一部小说《朱雀》就是如此。这一次,他携《北鸢》而来,依旧是纯正的东方品质,朴素、典雅、厚重、苍凉,不浮华、不妖媚、不滑腻。

从文本上讲,葛亮是在延续来自唐宋传奇、明清话本的中国传统叙事方式。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受外国文学的影响极大,从莫言、余华的小说里,都能清晰地找到外国文学的痕迹。外国文学有其益处,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纳博科夫都是当代伟大的作家,但《红楼梦》、“三言二拍”等中国传统小说,把宏大的时代命运降落在个人身上,并在日常生活里丝丝缕缕地展开,这样的文学传统也很了不起。葛亮的文字看似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却包藏着巨大的野心,他试图用自己的小说,向《红楼梦》、向“三言二拍”致敬。因此,尽管《朱雀》《北鸢》这南北二书,都是以反法西斯战争为主题,但他的叙述方式不是美国大片式的,没有聚焦于抗日战场,不见惊心动魄的厮杀,而是把焦点放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以云锦般的工艺,一针一线,针脚细密地编织战争状态下中国人的生存图景,把纵向的家族史纳入抗日战争的横断面中,看每一个普通中国人面对民族劫难时的反应、纠结、挣扎,探究我们民族的香火在这种极端状态下如何延续。与英雄传奇相比,这样的写法似乎更难,但葛亮完成得很好。

文本只是表象,它的背后其实是对文明的思考。葛亮的小说虽鲜有对文明的论述,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还是通过他的文字渗透出来。在这场抗日战争中,敌强我弱,然而中国何以打败日本?军事上的努力,国共两军的浴血奋战毋庸置疑。但葛亮不写战场,只写市井,这背后,除了他对城市书写的钟爱,更有对文明的思考。中国最终战胜日本,不仅胜在军事,更胜在文明,而市井苍生正是这文明的具体承载者。中国传统文化讲仁义,信天理,这蕴含在每个人的骨血里,世世相传。在《北鸢》里,这样的价值观时时可见。比如卢昭如一家在逃难中,对素昧平生的小蝶母女的怜悯之心,素不相识的农家老人对一家人的悉心照顾,郁掌柜把亲生儿子带到战场上以把投军的文笙交换回家,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情意似乎与生俱来,无不让人动容。

《北鸢》一书,葛亮不仅讲述了中国人的苦难,也道明了中国人的正直与仁义。因此,中国的文明绝不会被无情的战争辗碎。它曾经支撑了一个个中国家族穿过黑暗,把香火延续到今天,它的力量,也就不言自明了。

新闻推荐

手指下的美丽世界

本报讯(记者罗静)第一届淮南文博会上,中国指纹画艺术家杨建立的指纹画作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成为本次展会上最受欢迎和喜爱的现场绝活表演之一。只见他用大拇指和中指为作画主要工具,以手指肚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