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长征精神与日月同辉□许双福

拂晓报 2016-11-09 00:00 大字

上小学时,有两篇课文是必须死记硬背的,就是伟人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还有《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也许,当时因年龄小,只是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对于课文的中心思想还较为懵懂,但“长征”两个字却牢牢地记了下来,课文里提到的大渡河、金沙江、岷山、六盘山,梦想有一天一定要去看一看。

人是要有梦想的,有梦想才有目标,才会有动力,为实现梦想去努力。时光荏苒,慢慢长大,一点点去实现儿时的梦想。

有一年去井冈山,当我们来到黄洋界上,很多人在这里拍照留影,我却站在高处向下看去,在想,当年的红军是如何打败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想象这里曾是炮火连天,多少战士为了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信仰奋不顾身,长眠在了这里。

我们一行住在了茨坪,晚饭后我们来到街上,坐在水沟边的一座亭子里,看着街上的行人,因是夏季,游人很多,人们在转商店。看着灯火通明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我脑子里又开始思忖,当年的红军此时在干什么,是学习还是也跟今天的人们一样,在山中在水沟边走一走,我想他们没有这么的闲情,随时都会有敌情的出现,可以想象到,那时候的这里该是多么的落后,是多么的艰苦,面对严峻的形势,人的斗志却战胜了一切艰难困苦。今天这里的一切是多少人用鲜血铺就的!

旅游是放松心情,同时又是对文化的了解,对前人的缅怀,这不是说大话,讲套话。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前人的丰功伟绩应成为我们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淡化,应将其发扬光大,代代相传,这是支持我们事业的力量源泉。

记得去九寨沟的路上,车基本是在岷山里绕来绕去,车上几十位同行者谈笑风生。我看着窗外,望着巍峨的崇山峻岭,大峡谷里河水湍急,我脑子里闪现着一队披着蓑衣背着斗笠的红军艰难地跋涉的身影,千里冰雪中似一条长龙在这里舞动。

大渡河、金沙江上,看着飞奔而下的江水,别说顺着铁索爬了,走在桥板上都直犯晕。想象当年的情景,对面雨点般的机枪扫射,22名勇士勇往直前,仿佛他们的身影就在眼前,咆哮的水流声就是他们呐喊的冲杀声,惊天地,泣鬼神。

有一年,我和儿子专程开车去了一趟六盘山,山底下风和日丽,上到了山顶却是瓢泼大雨,炎炎夏日,不是凉快而是刺骨的寒冷,我俩从后备箱拿出外套穿上,进入这里的商店,听店主讲,这里六月天下大雪是正常的。等雨停了,我们出去,我环顾四周,不知当年红军从这里通过时是什么天气,几十年前,此处哪有如今的公路,一群革命者凭着超凡的毅力,超人的斗志,说他们是一群神一点不夸张,事实上,他们战胜了这一切,朝着心中的理想奋然前行。

和同学结伴去张掖,事前我们计划好一定要拜谒西路军烈士陵园,这是因为我在1988年拜读了董江河的长篇报告文学《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对书中的叙述我时常会想到,我也经常跟年轻人推荐这篇报告文学,一群女战士的遭遇让人心碎。她们为了什么,为的是心中的那份理想,那份信念。

人就是这样,当你崇敬什么就会在心底里有一种敬慕,进入西路军烈士陵园,人的心就紧了起来,没有了先前的言谈,只是静静地迎着纪念碑慢慢前行,将我们从张掖市里带来的鲜花摆放在纪念碑前,三鞠躬后,静静地看着每一块小碑的碑文。此时,人的心情是无比的安静,又是那样的满足,终于有机会向烈士们深深地鞠躬。

我看了许多关于长征的书籍、电影、电视剧,小时候看到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上个世纪的1987年由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的《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等,通过阅读这些书籍,看这些电影、电视剧,从中懂得了许多,树立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长征精神滋润着我们成长,教育我们怎样做人,做个什么样的人。

作为普通民众,我们渺如草芥,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为民族振兴倾尽我们的微薄之力。长征精神应深入我们的骨髓,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我们的人生需要这种为理想而奋不顾身、攻艰克难的精神,为信仰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情怀。这种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天地长存。

新闻推荐

1-10月份宿州市进出口总值24.7亿元

本报讯记者从宿州海关获悉,今年1-10月份,宿州市进出口总值24.7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20.3亿元,进口4.4亿元。前10个月,宿州市一般贸易进出口19.9亿元,占同期宿州市进出口总值的80.3%。加工贸易增长迅速,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