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工业灶”煮香“农业饭”

拂晓报 2016-09-23 00:00 大字

(上接第1版)

农业园区的概念同样来自于工业产业领域,是用工业方法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体现。一个园区就是一个农业产业化基地,园区建设带动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联合与协作,进一步释放了农业产业的规模效应。园区+基地日渐成为推动了农业产业化集聚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宿州市围绕着埇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24个市重点示范园区和基地,不断加大建设和投入力度,园区和基地的综合辐射效应初步显现。今年以来,全市24个市级重点示范园区及基地完成投资11.08亿元,组建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25个,认定家庭农场331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43个,实现产值71.3亿元。

园区和基地的成熟配套是推动农业产业集聚的基础。埇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内万亩高标准粮田,沟、渠、林、路、水电配套设施完善。植保飞机、烘干设施、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和设施设备在园区内得到广泛应用,园区产学研紧密结合、教科推多位一体的新型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已初步形成。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已建成旱涝保收田84.31万亩,占总面积的84.2%。

品牌<价值

农业产业化更添“国际范”

无论是农产品还是工业品,品牌的塑造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品牌不仅仅是识别产品属性的重要依据,也是强化消费者产品忠诚度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宿州市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通过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联合、合作,企业品牌共享共建,实现品牌的价值延伸。

品牌的实质是竞争力和价值。宿州市充分利用省内外农业交易会、博览会等平台,推动农产品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中国安徽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宿州市展区共实现现场销售552.26万元,签订贸易订单及协议金额12.56亿元,比往届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精品水果、农产品电商、林木精加工等特色鲜明,吸引大批客商。

自2014年以来,宿州市不断加大农业国际合作力度,以建设中国酥梨、黄桃之乡、杨木板材加工示范区为抓手,建设了一批高质量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与国际市场有效接轨。2016年上半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口额达1.61亿美元。目前,板材、水果、粮食等精深加工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东盟、中亚、西亚、非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农业产业化品牌“走出去”成效明显。在“走出去”的同时,宿州市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还在俄罗斯、东盟、美国、非洲等地建设大型生产、种植基地,推动了农产品品牌的国际化。   本报记者  余明明

新闻推荐

经开区“质量诊所”全力服务企业

本报讯在省市大力实施“调转促”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经开区质监部门高度重视和积极运用国际标准的“通行证”作用,结合园区产业特点和质量强区战略要求,多措并举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大大推动宿州经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