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踏遍山水抒胸臆
本报通讯员 屈广法
说起乡村山水画家段性涛,亳州很多人都知道。段性涛出生于亳州农村,儿时就喜爱画画,上高中时,他画的中堂很受街坊邻里的喜爱,由此坚定了学习绘画的决心。段性涛参加工作后,对绘画更加痴迷,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等,都有所涉猎,而他最擅长的是山水。
段性涛的创作态度认真严谨,对不满意的作品从不保留,不管是大幅作品,还是尺幅小品,都是精心创作。有想向他求画的朋友对他说,能不能把画的不大成功而外行又看不出毛病的画送给自己?段性涛说,不行,我的画只要拿出去,一定是自己感到很满意的,否则宁愿撕掉。
为了深入生活写生,段性涛去过黄山、桂林、太行山、华山、泰山、大别山等。为创作长达21.7米的《江山万里图》,他曾六登黄山,七去大别山,同时多次深入其它名山大川。段性涛说,作为画家外出写生,不单单要把握山石、树木、沟壑形态与体貌,更要对大山用心灵去感悟。面对大山要长时间观察、体验,要与大自然对话。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水则情满于水。 1992年秋的一个上午,段性涛正在大别山写生时,突然天降大雨,他被淋得像个落汤鸡,但抱在怀里的写生本安然无恙。顾不上大雨,他还利用这个机会,观察雨中的山水与云气的变化。回来后,他即兴创作了一幅《秋山烟雨》,很快被多家报刊发表,并在香港、台湾等地展出。因这幅画的影响,他还应邀到台湾办个人画展。
段性涛认为,由于自身原因,画家在创作时的发挥有一些不确定性,有时想画好或想达到某种效果,却难遂心愿;有时不经意间却出现精彩的笔墨来,这是中国画创作的特点,也是所说的妙手偶得。其实“偶得”是厚积薄发的结果,也是国画创作的乐趣所在。对于国画创新,段性涛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中国画的创新在笔墨、线条,要掌握墨色的变化、水分的多少。古人曰:“得笔法易,得墨法难,得墨法易,得水法难”。在长期的实践中,段性涛还悟出,中国画离不开书法,书法是笔墨的基础,书法线条的表达能使得画面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至今,他已在《中国书画报》等国内外报刊上发表作品500余幅,同时有上百幅作品在国内外大型书画作品展、赛中获奖;曾在北京、合肥、郑州、亳州等举办个人画展,其画作及论文被辑入《中国书画家大辞典》等多部大型书画集。其代表作《云岭寻幽》《晴江翠屿》《群峰竞秀》等在美国、日本、韩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展出。同时,部分作品被境内外的书画院、博物馆收藏。
尽管段性涛在绘画上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他仍不满足。为了使自己的艺术事业更上一层楼,已到知天命之年的他,放弃在家与妻儿共享天伦之乐,远去北京中国山水画研究院进修。期待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佳作回报社会。
新闻推荐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郁郁寡欢的已婚男女不仅会影响配偶的情绪,还会损害他们的身体健康。密歇根州立大学在6年里追踪调查近2000对50岁以上夫妻的健康和幸福程度。调查询问了这些夫妻是否对生活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