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却疑圆处减婵娟———读蒋晓云《四季红》

宜宾晚报 2016-08-01 19:54 大字

□ 林颐

蒋晓云的“民国素人志”写到了第二本,叫做《四季红》。

第一本是《百年好合》,简体版于2014年出版,王安忆形容为:“犹如套曲,一曲套一曲,曲牌如海。”我更喜欢形容蒋晓云是巧手走针,细致绵密,由一个个素人勾连起时代的大场景。 《四季红》延续了这些风格。这部小说集包含了五个短篇,分别是《四季红》《傻女十八嫁》《小楼寒》《歧路》和《风乍起》。写作对象依然是“素人”,平平常常的女性,平平常常的生活。

蒋晓云的人物以前大多是良家女,而这部书里的《四季红》写一个不识字的站街女,《傻女》是一个在婚姻里颠沛流离的下层女性。她们都是因为父权、男权的压迫而导致悲惨的命运,秀枝因为不识字而被父亲骗卖为娼,津晶一生四嫁均非良人,尤其是秀枝隐约带了点《朗读者》中汉娜的影子,映衬出台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女性对教育的渴望。蒋晓云为这两位女子安排的好结局,暗含了女权宣言的意味,学会反抗、懂得独立的女人,最后赢得了胜利。

这是蒋晓云女性生活理念的折射。蒋晓云在上世纪70年代凭借《姻缘路》等小说的连续获奖而走红台湾文坛,没多久却弃文从商远赴美国,离别文坛30载,当她携《桃花井》等小说于2011年归返时,她在一次访谈中说道:“我喜欢和我的人生和平相处。”她把这种理念赋予了她的女主角,让时间洗涤她们蒙尘的生活。多年后,她们已初老,历经了人世若干沧桑,在那些光阴打磨的痕迹里,她们渐渐领悟了悲欣交集,天心月圆的滋味。

与《百年好合》类似,《四季红》里的主角们分属不同的小说,却又在相互交叉的场景中贯穿始终。短篇小说桎梏于篇幅,很难达到长篇小说才能处理的那种宽度,而蒋晓云通过人物之间的共振、回鸣打通了不同篇章之间的壁隔,拓宽了这些短篇小说的空间容纳,而带来一种恢弘的时代气息。

新闻推荐

需求决定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产阶层已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和消费的主力。受中产阶层多元化的需求影响,消费者在购车时不仅强调自己的驾乘感受,更注重家人的用车需求,以家用为原点的消费需求正成为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