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夕阳无限好哪怕近黄昏 德国老人的励志晚年

成都商报 2016-02-28 18:06 大字

都说“潇洒”是年轻人的专利,其实人到晚年,在调整好心态的基础上,充分享受空闲的时间,生活依旧可以多姿多彩。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暮年的色调是深沉的,老年人就应该在家老老实实养好身体,替儿女带带孩子,没事养花种草,去公园晨练,跳跳广场舞什么的。

同时不少人可能也有所耳闻:在欧美国家,许多老年人过着十分活跃甚至潇洒的晚年生活。以我的公婆为例,在德国,有许多像他们这样年过花甲的老人,全身上下充满活力与能量,业余爱好之丰富令我这个20多岁的年轻人都自叹不如,气场全输。

就在今年2月,在德国科隆的狂欢节上,我亲眼目睹一群在酒吧喝得酩酊大醉的老年人,平均年龄大概在70岁左右,穿着颜色鲜艳的庆祝服饰,头戴彩色假发,手里摇摇晃晃地端着大杯啤酒,和酒吧的其他人一起高唱嘉年华歌曲。从背影来看,这完全就是一群嗨翻的年轻人啊!文/杨子熠

Part1

勇敢的公公

在白雪皑皑的荒山里

和老兄弟步行探险

德国和日本一样,也属于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近半个世纪以来,德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家庭都是老年人在独居,依靠家庭赡养和护理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我老公的父母也不例外。

但德国有句俗话:最富足的人是退休的老人们——因为完善的社会养老制度,政府向老人们提供了足够的养老金,使他们在经济上几乎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我的公公在德国小城明斯特(Mustre)的法院上班,属于政府部门,所以退休之后的福利相对较高,退休时间也较早。在西欧国家,由于社会福利较高,德国规定有资格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60岁,像我公公这种政府工作人员,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体系。听他说,不管大病小病,去医院看病有70%是政府补贴,买药基本免费。一次我发烧感冒,公公听闻后从明斯特赶到科隆,给我送来了一大包各式各样的药片、冲剂、糖浆等。我心想药总不能白拿吧,啃老还是不太好,于是让老公问这些药多少钱,我们把钱补给他。公公听后哈哈大笑,对我说你尽管吃,我的药都是政府给的。

但更值得一提的,还是公公的业余生活,真可谓丰富多彩:和朋友们各种运动、聚会、旅游,经常连到我们家拜访的时间都没有!他每天早上7点准时起床,到附近的森林公园晨跑半小时;每周二和周四,和朋友去室内游泳馆游泳,还会时不时地去健身房,做一下拉伸肌肉的器械运动。72岁的老人家,看着像60出头的老人一样精神抖擞,走路抬头挺胸,精气神好得很!

他还参加了很多社团组织,比如高尔夫协会、慢跑协会、读书协会等等,会员年龄参差不齐,老年人常常是其中的中坚力量,因为他们有大把时间。这些协会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如聚餐、友谊赛等,大家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互相交流经验,排遣孤独和寂寞。

除了朋友的陪伴外,公公还有四个兄弟姐妹,大家经常互相邀约,做饭、旅游、四处度假、分享美食,享受生命的美好黄昏。家庭聚会上,这些老人都幽默感十足,喜欢调侃,自娱自乐,长辈晚辈在一起没有代沟,更像是朋友聚会,一点也没有中国传统长辈的架子,玩起游戏也不输年轻人,经常把我和老公逗得捧腹大笑。我常开玩笑地对老公说,不是这些老人变成了老顽童,而是当年的顽童都变老了呢。

去年圣诞聚会时,公公讲了一个他自认为是那一年中最有趣的经历:那年冬天,他和弟弟在德国北部做了一次冬季徒步,在白雪皑皑的荒山中,徒步行走了2天!穿越了整片被雾和雪笼罩的森林。变化莫测的天气,不仅对两位老人的体力是个巨大的挑战,也对他们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

这是有趣的经历吗?我听得目瞪口呆,简直为二老捏一把汗。他讲完还得意地建议我去看看昆丁·塔伦蒂诺的电影《八恶人》,说片中场景与他当时身处的环境很相似。在此感觉需要特别写一句:该行为不适宜模仿!

Part2

时髦的婆婆

读时尚杂志看歌剧

在画廊里喝咖啡

还是去年圣诞,我们回老公的家里过节,无意间看到婆婆家客厅的桌上,摊着一本时尚杂志,封面上是一位风韵犹存的大龄女模特,穿着特别时髦大胆,我惊讶不已,对我老公说:“你妈还看这种杂志啊,太前卫了吧?”

我老公却不以为然地说:“这就是专门针对老年女性的时尚杂志啊,你太落伍了吧?”我拿起来翻了几页,除了各种赏心悦目的时装或美发大片之外,还有关于两性的文章,里面重点采访报道的对象,也都是四五十岁及以上的女性。

还有关于健康和旅游的栏目,针对的对象也不是年轻人,包括大片模特,也是以看上去六七十岁的名人名流或资深明星为主。我瞬间想到了中国也有类似关于老人的杂志,只不过画风都是夕阳红或者老年文摘之类的。时尚一词,貌似和绝大多数中国老人沾不上边。

我的婆婆“芳龄”67岁,退休前是小城的语文老师,说话字正腔圆,打扮得像个知性文学女青年,喜欢牛仔裤和牛津鞋,走路腰板挺直、健步如飞,和年轻人一样买不同的耳环搭配不同的服饰,逛街时一定会关注橱窗模特的打扮,还经常和我讨论着装的配色与风格,就像身边任何一个喜欢跟随潮流的年轻人一样。

岁月虽然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写下的却是满满的知性与自信。我常想,如果能够这样有风度地老去,衰老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婆婆每周必去一次的地方就是明斯特的自由市场。那里的自由市场可谓是一道老年人的“风景线”,当地老人们都在这里采买新鲜蔬果、与熟人逗趣闲聊。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老人们牵着狗坐在露天咖啡馆里,啜饮啤酒和咖啡。惬意的环境,放松的氛围,让自由市场看起来像是一个大型游园会。

我婆婆还有一个高雅爱好,那就是听古典音乐会和欣赏歌剧。她不仅喜欢看,还会和朋友一起排演各种音乐剧。去博物馆和画廊看展览也同样如此,在科隆时,婆婆带我去博物馆逛画展,就碰见很多老年人,有的甚至坐着轮椅,但一样兴致勃勃。这些场馆里都备有轻便的椅子,观众可以自己拿着随处走,想在哪里坐下慢慢欣赏都行。

婆婆还喜欢在画廊的咖啡馆喝咖啡。有时是和朋友相约到咖啡馆聚会聊天,有时则是独自带本书,到咖啡馆悠闲捧读。人是老了,动作迟缓,可照样干净体面。我跟着婆婆去过一次,那里的老人同样不少,有的独自享用着早点,有的与朋友絮絮交谈,有的与儿孙同乐……这样的画面,配上咖啡和甜点的袅袅香气,给人静谧而温馨的感觉。

欧洲人普遍喜欢园艺,我的婆婆更是如此。在明斯特时,我常常望着婆婆打理得漂漂亮亮的花草树木和精心修剪的草坪,心里暗想,如果有一天我老了,不知能否也拥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庭院,早晨和老伴一起在树下共进早餐,听鸟鸣、读晨报或者玩iPad;晚上点着蜡烛喝红酒,看满天繁星,你一杯我一盏,直到夜色冰凉,多么诗意。

Part3

乐观的奶奶

坚持自己剪脚趾甲

擅用草药治小毛病

虽然公婆都已六七十岁,但老公的奶奶仍健在,已经94岁高龄,依然耳聪目明。虽然背有点驼,但身体还算得上硬朗。由于奶奶年事已高,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目前住在德国的一家“Altenheim”(老年护理所),也就是咱们俗称的养老院。

我觉得一个国家的穷人和老人如果生活得较好,这个国家的社会保障能力必然不差。德国老人在还能走动的时候,一般都会给自己早早选定一间Altenheim。这样的老年护理所在全德国有一万多家,其中10%的护理所是国营性质,剩下的就是地方组织或者教会的。我家老奶奶的护理所就属于教会,一个月的费用大约为1500欧元左右(合人民币1万元出头),一般从老人的退休金里扣,如果不够就由国家补上。

老年护理所以楼层为单位,一层楼通常安置10位老人,分配3名护士,对他们进行统一照看。护理所的硬件设施非常好,堪比星级酒店,每天固定时间还会有教士或者社区义工前来,陪老人们聊天,对他们进行心理安抚。

老奶奶是个乐观的老人,自己能做的事情都坚持自己做——包括剪脚趾甲。她说,如果这次让别人帮忙剪了,那么下次还想让别人帮着剪,时间长了自己就越来越不行。只有自己坚持,才不会把它当成负担——好励志啊。

有时她剪完还会向我们炫耀:“看,我又自己剪了脚趾甲,真棒!”圣诞前一天,我们全家一起去看奶奶。我发现奶奶的手上被小虫叮了个包,就赶紧把自己随身带的喷雾拿给她,告诉她这个很好用。但奶奶却谢绝了,自己从花瓶里扯了一片叶子揉碎了敷在上面,不一会就消肿了!奶奶说,她从来不用化学药品。

虽然奶奶已经年过九旬,但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你却看不到一丝对死亡的恐惧。每次见到她,她都使出全身力气,给我们来一个大大的拥抱,充满好奇地问我们各种问题。无论年龄多大,心态依旧乐观,这也是德国老年人身上体现出来的、最让我敬佩的一种精神。

对自己要求极高的 日本“新老人”

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日本,人们把那些75岁以上却仍能自理生活和坚持做少量工作的老人,尊称为“新老人”。

这些高龄老人们还有一个拥有数千名会员的“新老人”协会,尽管会员每年须交会费1万日元,但参加者仍与日俱增。

该协会的宗旨第一是关爱——不仅自己有权享受到他人的关爱,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关爱他人。协会号召较年轻的“新老人”主动去关爱较年老的“新老人”以及其他任何需要帮助的老人,甚至为尚未进入老年的残疾人排忧解难。

“新老人”的宗旨之二是创造,即在老年期始终保持创造的热情。“新老人”们除了就自己的所长,力所能及地继续为社会贡献余热外,还可从事诸如音乐、绘画、摄影、写作等颇富创造性的业余活动。

宗旨之三则是忍耐,即学会忍耐在进入老年期后几乎不可避免的各种肉体或精神上的苦难,并由此来体谅他人的苦衷、同情他人受到的种种痛苦。

该协会开展的具体活动包括:发行会刊,举办报告会、读书会和音乐会,网上交流经验体会,出版专为“新老人”发表文艺作品的书刊《老人园地》,提供就职和保健医疗信息等等。与此同时,协会还特别关注“新老人”们的心理健康,提倡拥有一个充实、积极又平和的精神世界。

法国的老人们

还有“养老村”

与德国人相似,法国的老年人,给自己安排的各种活动也非常丰富:聚会、出游、观展、会餐、收藏、阅读……都是老年人最喜欢的活动。

在欧洲,人们把经济自主权看得很重,许多年轻人过了18岁后就不再与父母住在一起,而是自己打工挣学费和生活费,难得开口跟父母要钱。而父母退休之后,也不向子女索取赡养费,两代人保持着亲近,但是不涉及金钱的关系。

法国老人当然也有养老院,其中很有特色的,当属“养老村”——专门供老人们居住的功能性小村庄,类似一个特别的社区。

位于大巴黎区的Yvelines省(这个区域算是法国富人区)的圣雷米老人村,绿草如茵。村里的居民都是满头银发的老人,平均年龄在84岁左右。为方便老年人的生活,村内邮局、杂货店、图书馆、美容美发店、健身中心、游泳池、酒吧、餐厅、音乐厅、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

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如桥牌、舞会、音乐会、森林野餐、戏剧课、雕塑课、绘画课及水中体操,更是老人们的精神食粮。这些活动通常由年轻人负责策划安排。村里约有200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

精神矍铄、耳聪目明的老人,可以在村里享受快乐而充实的生活。病痛缠身、行动不便的老者,也可以安心住进特别设计的屋内,由一批专业医务人员照料。这些老人的生活与地方社区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村里的泳池,每星期三免费开放给邻近地区的小学童上游泳课。这些孩子每个月由老师带队,到村子里吃一次晚餐,跟老爷爷、老奶奶谈学校的课程及趣事。放长假时,老人村更热闹:从各地来探望的家属与老人们欢聚一堂,陪他们吃饭聊天,有的还会住上几天。

(整理/Nemo)

新闻推荐

“应对未来高级威胁”“为今后50年所作战略投资” 烧钱 B-21准备起飞美国首次公布新型轰炸机外形 总投入或超1000亿美元

美国空军26日发布了新型战略轰炸机外形图片,并命名它为B-21型。从图片上看,B—21轰炸机采用飞翼造型,全身黑色涂装,酷似现役B—2型隐身战略轰炸机。取名为B-21“21世纪后研制的首款轰炸机”与B-2一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