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像组装机器一样组配生物

绵阳日报 2016-01-10 22:25 大字

当国人将目光投向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屠呦呦身上时,一批专家学者进而聚焦在让青蒿素可以大规模制备的幕后英雄——合成生物学身上。

2015年12月底,以合成生物学发展战略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上,30多位专家研讨如何将“可以像组装机器一样组配生物”的设想变为现实。

所谓合成生物学,即综合利用化学、物理、分子生物学和信息学的知识和技术,设计、改造、重建或制造生物分子、生物体部件、生物反应系统、代谢途径和过程,乃至细胞和生物个体。“合成生物学的提法已出现了一百多年,但真正实现突破则是最近10年的事。”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张先恩说。

2000年,《自然》杂志报道了人工合成基因线路研究成果,使得合成生物学在全世界范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被公认为在医学、制药、化工、能源、材料、农业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际上合成生物学研究发展飞速,在短短几年内就已经设计了多种基因控制模块,包括开关、脉冲发生器、振荡器等,可以有效调节基因表达、蛋白质功能、细胞代谢或细胞间相互作用。2003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标准生物部件登记处,目前已经收集了大约3200个标准化生物学部件,供全世界科学家索取,以便在现有部件的基础上组装具有更复杂功能的生物系统。

2008年,美国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人工化学合成、组装的细菌基因组,之后又成功将该基因组转入到宿主细胞中,获得具有生存能力的新菌株。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赵国屏研究员说,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生物化学家和有机合成化学家共同努力,在世界上率先人工合成了有生理活性的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

近年来,我国合成生物学研究集中在基础科学方法、基因组合成以及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技术探索等方面,总体上已经处于合成生物学国际行列第二位。2015年9月,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产糖醇酵母基因组重组改造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为进一步实现糖醇生物制造奠定了基础。

而中医药作为合成生物学发展的重要资源宝库,如何整合国内各方力量,取得更多类似青蒿素这样的成果,也为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据科技日报)

新闻推荐

环球“映春红”分享中国春节红利

想象一下,春节期间有人从空中俯瞰地球,会看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中国人的主要旅游目的地国都迎来了“映春红”:红包、春联、灯笼、烟火……世界正在分享中国的春节红利,环球“春”潮里正涌动着中国信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