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必对“红肉致癌”过分担心

攀枝花日报 2015-10-31 01:37 大字

新闻事实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日前发布报告称,IARC召集的12个国家的22位专家把加工肉制品,如培根、热狗、香肠和火腿等列为1A类致癌物。而牛肉、羊肉和猪肉等红肉类被归类为“疑似致癌物2A级”。

从科学史和人类历史的角度看,任何科学结论,包括饮食与健康关系的结论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而产生的,后来的结论常常推翻以前的结论。IARC对培根致癌这一结论的前后矛盾态度也能反映某种问题。同样,与培根致癌结论相似的是长期以来流行的一个结论,白肉比红肉健康。但是,新的研究发现,作为白肉的100克鸡肉含9克脂肪,作为红肉的100克瘦牛排只含5克脂肪。显然,在摄入脂肪的多少方面,牛排比鸡肉健康,因为脂肪摄入过多被视为癌症、心血管等多种疾病的重要诱因。

即便某种食物是致癌物,能否致癌还在于其诱发癌症的剂量。同时,人们食用的各种食物,其成分会产生综合效应,如新鲜蔬菜对致癌物的抵消或中和等,也会抑制癌症的发生。当然,每个个体对致癌物是否敏感的遗传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成年人每天畜禽肉的推荐量是1两到1.5两,英国的建议是每天摄入的红肉和加工肉类应控制在1.5两左右,而美国人现在平均每天吃肉是4两,中国目前城镇居民平均每天吃的肉是1-2两,显然是在可控之列。

红肉和加工肉类并非洪水猛兽,正如人们每天摄入的盐一样,只要适量,致癌的效应很难出现。

——据《新京报》 张田勘/文

癌症的产生是不是工业文明的一个负产品,它们之间存在多大的联系,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有天天吃腌制食品长命百岁的,也有素食者英年早逝的,但越来越高的病发率却分明在说,在疾病和生活方式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只是在个体上的表现有差异而已。

对这种科学定量的分析无动于衷,不是理性的态度。但如惊弓之鸟,进而生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种洁癖式的追求,夸大这种威胁和恐惧,也不是理性的态度。专家也说了,适量的食用其实也是在人体的承受范围之内的。有害成分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海鲜产品中含甲醛,很多食物烹制过程都会产生亚硝酸盐,你吃的是健康食品但也难保这些食品在体内不会产生有害的成分。

用熏制和腌制的办法保存食物是人类的一大发明,在避免食物变质的同时也给味蕾带来了不同的风味。培根香肠也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食品,他们跟很多食物一样,都有着漫长的食用历史,回顾过去,它们没能造成对人类健康的大面积的破坏,只是因为过去物质匮乏,人们吃得少,现在衣食无忧,形成了长期习惯才产生了那么多问题。

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是一个度的问题,它未必能化解所有的风险,但肯定能降低发生的概率。如果从这个角度思考,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忧虑,人活一世,不能由着性子胡吃海喝,但也不能谈虎色变,天天生活在恐惧之中。

追求更健康的食物,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食物问题同时也是生命的态度问题。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行为上也体现在意识中,一味拒绝不可取,但控制一下自己的食欲是可以做到的。

——据《钱江晚报》 高路/文

新闻推荐

睡眠越少越容易发福

□张欣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睡眠越少越容易发福。据报道,通过调查,研究人员发现了二者之间有联系,因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尝试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发现二者之间的具体联系。研究人员募集了17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