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瓤白籽多到瓤红无籽 西瓜们也在不断进化

成都商报 2015-08-23 19:28 大字

立秋过后,天气渐凉,为了给即将到来的寒冬储备脂肪,民间流行“贴秋膘”的做法。除了“贴秋膘”,“咬秋”也在一些地区流行——人们相信,吃西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

说到“咬秋”你可能还有点陌生,但说到西瓜,那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水果了,尤其是在炎炎夏日,肯定谁都没有少吃冰镇西瓜,没少喝爽口西瓜汁。

但西瓜一直是西瓜现在的样子吗?我的意思是,它从一开始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这般绿皮红瓤吗?

古典时期的西瓜是个什么样子?

蔬果虽然无法储存上百年,但是它们“曾经”的样貌却被油画定格了下来。在没有摄像机和照相机的年代,文字和绘画,就成了我们唯一窥探历史面貌的机会。近日,一幅近400年前的静物油画,让我们看到早在17世纪时,南瓜、西瓜、李子、桃、梨等蔬果的外观样貌。从这幅作品上可以看出,画中大部分蔬果的外观看起来似乎和今天的差别不大——除了西瓜。

这幅文艺复兴时期的静物油画,出自意大利画家乔凡尼·斯坦基之手,创作于1645年至1672年之间。画中满满当当的全是蔬果,只有右下角的那个西瓜被刚刚切开。

这个与众不同、被切开的、瓤白籽多的17世纪西瓜,乍一看像是个放大的石榴。白色的瓤把整个西瓜的内部分成了六个部分,“镶嵌”其间的是黑色的瓜籽和红色的果瓤。

大片白色的瓤看起来很寡淡,不如红色的瓤让人有食欲,而且这个西瓜看起来也没什么水分。直觉告诉我,这个17世纪西瓜不太美味。

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园艺学教授詹姆士·尼恩贺许的观点和我的正好相反。17世纪,西瓜这种消暑水果在欧洲可能已经相当普遍。当时的西瓜由于番茄红素不足,果肉显白,且肉质没那么丰厚,个头较今日西瓜小得多。尼恩贺许教授认为当时西瓜的含糖量相当高,因为当时的人一般会直接吃,有时也会用来酿成西瓜酒。

尼恩贺许教授在他的课堂上用这幅画来教授作物育种的历史。据他介绍,西瓜原产于非洲大陆,之后被引入中东和欧洲南部地区的炎热气候中生长。斯坦基笔下的这个西瓜,正是它从野生向人工种植进化转变的中间状态。

古典静物画大师用画笔定格了时间,也为我们囊括了农业史的这些片段。让我们再来看几个古典西瓜:

人工介入改变的不只是西瓜

随着人工的介入,西瓜慢慢有了不同的形态,籽少甚至无籽,水分和糖分更加丰沛,瓜瓤的颜色也变得更红润鲜艳,而且西瓜们还在不断地进化中。

日本果农把西瓜放在压克力材质的模子中,使西瓜成为特定形状:方形、心形甚至金字塔形。不少追求趣味性的日本人愿意花高价,把这一个个奇形怪状的西瓜捧回家,摆在咖啡桌上当艺术品欣赏。另外,日本人有逢年过节向客户和亲戚送礼的习惯,礼品选项也包括这类名贵水果。

这种“奇形怪状”西瓜的味道,比传统圆形西瓜逊色许多。东京涩谷区一家高档水果店的董事总经理西村元孝承认,这些独特形状的西瓜不是特别甜美多汁,却胜在“百看不厌”。

在西村的店里,一个方形西瓜的售价超过600元人民币。不喜欢方形的话,店里还有心形和金字塔形的西瓜可供选择,他说:“它们应该作为一种装饰品,也可以和鲜花相互点缀。”

除了在外形上被动了手脚,西瓜的大小也有明显变化。比如产于南美洲、学名“佩普基诺”的“世界最小西瓜”。

佩普基诺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高档水果,外表与普通西瓜无异,但却只有3厘米长、直径2厘米,外皮柔滑细嫩,内瓤为青绿色,口感如黄瓜般清脆爽口,可以直接食用。这种小西瓜因拥有大量生物活性酶,能够对抗衰老,对延年益寿有显著功效。

实际上,不止西瓜,我们如今食用的大部分水果、蔬菜和肉类并非天生如此,都是经过选择性繁殖和改造后的产物。

比如胡萝卜,对于我们来说,胡萝卜的橙色是理所当然的,但其实胡萝卜原本是黄色和紫色系的,17世纪时,为了颂扬奥兰治威廉亲王(William of Orange,即英国国王威廉三世,他最大的贡献之一在于接受《权利法案》,使英国迈入君主立宪制)的功绩,开始普遍使用富含大量胡萝卜素的种子培植胡萝卜,于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胡萝卜大多是橙色了。又比如源于中国的桃子,如今的桃子也比原来的更大、更甜,核更小更方便食用。

(钟何)

新闻推荐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7年地震猛增200倍 研究称系水力压裂法开采油气所致,是美国唯一出现这个问题的州

1975年至2008年,俄克拉何马州每年最多发生3起3.0级以上地震随后这一数字开始飙升:2009年20起,2010年35起,2011年64起,2012年35起,2013年109起,2014年585起主要原因:当地企业把用水力压裂法开采油气时产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