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花草与树木不嫌贫爱富

成都商报 2015-06-20 20:04 大字

前不久,我在“科学之家”网站上看到一篇不长的文章,说最近欧洲的一项研究发现:拥有绿化空间能显著减少贫富人群之间的心理健康差距。

在他们发表的论文中,研究人员还给由植物组成的绿色空间下了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定义,叫做“同等基因”。因为它的出现有助于创建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心理健康平等。

生平第一次,我还没读完这篇文章,就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直觉有道理!平时大家不经意但一次次提到小区绿化的重要时,其实就是在表达这个道理;开发商在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围墙上喷出青山绿水的广告画面,也是在渲染这个道理。

有植物为伴,会让人感觉幸福、放松。这一点其实早已被很多心理学者们发现,并提出了“生态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项细致入微的研究 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

开头提到的这项研究,在今年4月21日发表于《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上,由环境社会健康研究中心执行,该中心由格拉斯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共享。

研究人员查看了2012年欧洲生活质量调查(EQLS)中来自34个国家的21294名城市居民的数据。接着,研究人员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5个“幸福指数”来测量心理健康———提问调查对象五个关于他们过去两周内感受的问题。

比如,他们会问这些研究对象,在每个月的月底,要费多大劲儿才能实现收支平衡———容易?较容易?非常容易?或者困难?较困难?非常困难?

然后,研究对象还要报告他们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5个不同社区的设施或服务的难易程度。这些设施包括休闲/绿化区域、邮政服务、银行服务、公共交通和文化服务(影院、剧院或文化中心)等。

最后,研究人员做了一些调整来解释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受疾病限制的日常活动、教育水平和职业等;还做了些调整以解释所报告的社区问题,如噪音、空气质量、犯罪、暴力、故意破坏、乱扔垃圾和交通堵塞等。

最后,报告结果显示:拥有良好绿色空间或休闲区域的人群,比未能拥有这些环境设施的人群,在面对社会经济不平等的状态时,表现出的心理健康得分,要高出约40%。

格拉斯哥大学教授、研究带头人Rich Mitchell说:“我们的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即环境对缩小心理健康的不平等具有一定作用,无论它是与其他社会政策一起发挥作用还是单独作用。”

/凝望那缕炊烟 夕阳步下山巅

这篇文章让我回忆起了童年时期的一幕画面。非常普通的一瞬间,却不知为何经年累月印刻在我心里。

那是一个春天的傍晚,我放学回家(当时上小学三年级),站在阳台上看风景。当时我们住在单位的职工大院里,清一色的六层水泥楼房,外观就像麻雀一样普通,但楼与楼之间的间距很大,楼房前后都种了树木花草。

而我们家的那栋楼,因为在大院的西北角上,紧邻着一片原生态的农户田地,几乎就在楼下,只有一堵矮墙相隔。那家人住着瓦房,有半亩地,还养了一头牛。他们家屋后不远,就是铁路和大山了。

当时夕阳西下,已经渐渐落到山巅。农家的孩子也放学回家,在院里的大树下写作业。田里的青苗在微风中微微摇动,仿佛绿草茵茵,而那瓦屋的厨房处,则从烟囱中冒出缕缕乳白色的炊烟,围着大树正发新芽的枝干,轻盈地盘旋、跳动着。

接着,在我家阳台角落里筑了巢的燕子也回来了,站在我头顶晾衣服的铁丝上,滴沥滴沥地叫。夕阳已经隐没在山巅,我目力所及的一切,都披着玫瑰色的光泽。

那个瞬间,一股强烈的幸福感向我袭来,几乎让我灵魂出窍。只有8岁的我,从未听说过任何有关自然、绿色与心理健康的理论,但那一刻我非常清晰地想要永远记住它,记住这纯粹而美好的一瞬间。

这就是自然的魅力。

/森林、荒野、园艺 都是生态疗法的药方

我甚至由此想到,那些养宠物、养花草的都市居民们,应该有很大比例也是在寻找这种接近自然的感觉,通过动物和植物的陪伴。

爱丁堡大学教授Jamie Pearce说:“很多实验都已证实,与大自然接触对那些精神压力大或疲劳的人有明显缓解作用。看来绿色空间对那些承受巨大经济压力的人效果会更好。”

20世纪初期,帕森斯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提出: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的知识,可以为心理咨询提供满意的解释,这种观点被视为生态心理健康概念的最早来源。

如今,随着生态心理学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去解释心理健康。研究者们将自然环境因素纳入到心理健康的标准之后,又把生态心理学的思想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创设“生态疗法”,进一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里所说的“生态疗法”主要包括三种,按绿色空间的体量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森林疗法”“荒野疗法”和“园艺疗法”。生态心理观点强调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人类与环境的问题,引导我们从一个更深入的存在层面来解决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在生态学的视野下探寻影响人类心理健康的根源。

三种

“生态疗法”

1.森林疗法

森林植物的绿色,对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视网膜神经组织具有调节作用,可减少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的强度,消除杂乱纷繁的色彩对眼睛的刺激。绿色能维持血压,减缓血流速度和心跳频率,平静情绪,消除疲劳。而树林又有减少噪声对人的干扰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心绪平静,神情安宁,自然有益于身心的康复。

2.荒野疗法

心理医生带领人们备以最简单的物品走进荒野体验自然。所谓荒野是指受人类干扰最小或未经开发的地域和生态系统。在深层生态主义者看来,只有荒野才是真正的、自在的自然。因此,荒野在培养人与自然的认同意识中,具有重大的价值。生态心理学的第一个步骤是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而走进自然是体验大我的最直接方式。

3.园艺疗法

在无法轻易接触到大片森林和荒野的都市楼群中,园艺疗法大约是最现实的一种。通过种植绿色植物盆栽,绿化你的阳台或小小庭园,达到接触自然环境、缓解压力、复健心灵的目的。这也是目前都市居民有意无意中普遍采取最多的方式。

(整理/凌蓝)

新闻推荐

全球销量领先的美国丝涟Sealy床垫后天只在北富森特惠开抢

美国丝涟Sealy床垫,作为世界高品质床垫的代名词,作为全球更多舒睡人群的选择,将于7月4日在富森·美家居城北新店开业风暴中特惠开抢。顶尖床垫走进寻常居家,只在本周末,只在北富森。丝涟Sealy1881年诞...

 
相关新闻